清楚卢象升的本事,卢象升善于用兵,只有他能在现今这般艰难处境下稳住局面。而且,他与刘宇亮同朝共事多年,更是深知刘宇亮是个什么货色。刘宇亮不过是个纸上谈兵之辈,若真让他代替卢象升,恐怕宣大那一万多精锐兵马,真就要葬送敌手了。
杨嗣昌思索片刻,觉得此时保住这一万多精锐对自己接下来的主和有着关键作用,只有这支大军在才能对入关劫掠的清军产生牵制,使之忌惮自己,才有坐下来和谈的可能。而且若刘宇亮去了前线战败,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也脱不了干系。于是,他上前一步,建言道:“陛下,卢象升虽与臣于战和之策上的政见有所分歧,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他深得宣大将士军心,若此时冒然临阵换将,恐军心不稳。刘首辅虽有心为国效力,但前线局势复杂,非他所擅长。不如仍由卢象升总督军事,刘首辅前往督察军情即可。”
崇祯帝听后,心中暗自觉得杨嗣昌心胸宽广,对于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都能从大局出发为其说情,不禁对杨嗣昌愈发器重。因此,崇祯帝最终点头同意收回成命,但仍下旨申斥卢象升畏敌不前。
刘宇亮听到皇上收回成命之后,如蒙大赦,暗自松了一口气,对杨嗣昌感激涕零,心中想着晚上一定要亲自去拜见杨嗣昌以表感谢。
卢象升接到崇祯皇帝申斥自己的旨意后,心中苦涩万分。自己满腔拳拳报国之心,一心只为大明江山社稷,为陛下分忧解难,换来的却是陛下一纸申斥。想到此处,他的心仿佛坠入了冰窖,拔凉拔凉的。
然而,卢象升对陛下的忠诚并未因此动摇,反而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死志。他暗自决定,要带着部队去找清军主力,决一死战。若能侥幸获胜,也算对陛下、对天下人有个交代;即便战死,也能以死明志,向陛下证明自己绝非贪生怕死之辈,证明自己对大明的忠诚至死不渝。
但卢象升并未将这份心思表露在脸上,他依旧神色镇定,召集诸将,慷慨激昂地说道:“吾等深受国恩,今国家有难,正是我等以死报国之时。虽吾等兵力单薄,又面临缺粮困境,但虏寇手中有粮!只要吾等齐心协力,与敌军决一死战,定可杀散敌寇,上可保我大明江山社稷,护我黎民百姓周全,下可解我缺粮囧境!”
众将听了他的陈词,热血瞬间涌上心头,纷纷握紧拳头,大声回应:“愿追随督师,与清虏拼个鱼死网破!”卢象升看着眼前这些忠诚的将士,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随后,卢象升增派斥候,加大侦察力度、扩大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