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怕你。”嘉道理看着站得老远的工作人员。
“嗯,因为我经常当着他们的面训斥邹荀洛那帮人。”
“这里的高管大部分是你的学生?”
"一部分吧。”杨山轻笑道,“现在我尽量不出现在厂里,好歹给他们些面子。”
其实不仅是这帮高管,对云扬电器的所有大小股东来说,杨山同样是个暴君。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不会听任何人的意见。
从1978年随身听市场爆发以来,云扬的产值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但是这家上市公司的分红却少的可怜,不足市值的1%。有些股东提出反对意见,直接就被董事会主席杨山一句话怼了回去:不满意的可以卖出手里的股票。
不仅如此,他还想方设法的压制股价,就在81年的年初,为了遏制住跟随大盘飞起的市价,杨山不惜向市场上扔出了手里的股份,使自己的持股下降到18%,同时对外公告将削减部分产能,重新梳理产品线,而且会加大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
其实他是只是把利润低的产品外包给了其他小厂,比如那款已经卖了十多年的微型彩虹收音机。
而为了错开股市的高峰期,杨山甚至把第三代随身听的上市时间都推迟了两个月。
面对杨山如此倒行逆施,股东们虽有怨言,但大部分都会跟随杨山的动作,因为云扬在他的带领下实在太惊艳了。
这一系列的动作终于终于让云扬电器的股票凉了下来。
杨山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不给别人炒作云扬股票的机会,想从我的股票中占大便宜,门儿都没有。
当然在未来几年的股市萧条期,他也会想办法提振股价,比如让云扬电器回购一部分股票,拿来奖励给管理层和技术研发人员。
随着云扬电器停下增产的脚步,杨山手下的几家工厂全部进入蛰伏期,开始默默地攀科技树。
嘉道理看着橱窗里一排排的展品,从旁边标注的非常显眼的销量数字,就能很直观的感受到,这家建立刚十年的工厂的历史战绩。其中数值最大的就是杨山亲手设计的那款彩虹系列收音机,这台收音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了,累计总销量是582万台。
嘉道理对这台收音机有印象,没想到现在居然还在卖,他指着那个数字问,“你觉得这个记录什么时候能打破?”
“今年年底。”杨山指向另一边的全金属外壳款随身听,那是云扬电器的出货主力,现在每月销量超过20万台。
这章没有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