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云扬电器厂,规模远超五年前。杨山买下的25公顷大浦工业区的土地中,超过三成都被它占据。当然,这些土地都在越同投资名下,所以它还是要缴纳地租的。嗯,对杨山来说是脱了裤子放屁,左手倒右手。
厂里的员工超过7000人,半自动化的流水线有20多条,每天生产的各类型收音机、录音机、随身听超过两万台。这还不算有无数的小工厂给它做配套。
嘉道理来到这里就傻眼了,厂子太大了,他都不知道要看什么。
邹荀洛根本就不在厂里,他飞去欧洲了,杨山事先也不知道。
看到老头一脸茫然的样子,杨山干脆把他领到了最先进的生产车间溜达了一番。这个车间是生产最新式的第三代随身听的,刚刚投产没几天,预计下个月进入市场。
这条产线已经非常像杨山前世小时候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的高科技工厂里的样子了。工人们全身包裹,手里拿着焊笔认真的装配着零件,运输配件的传送带就在身旁。
嘉道理拿起一台已经装配好的机器,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装好电池和磁带,把耳机塞到耳朵了听了听,“在这么嘈杂车间里,还能听得清音乐,真不错。”
“这是特制的耳塞,能隔绝大部分的外部噪音。”
现在可没有主动降噪耳机,所以杨山只能是在耳塞上下功夫。
“你准备卖多少钱?”
“260美元,大概1600港币吧。”
嘉道理心里默算了下这条产线的生产速度,无奈的摇摇头,TMD太赚钱了。
其实这台机器真不贵,杨山几乎把现有技术能实现的功能全都放了上去,什么收音功能,录音功能、音效调节、线控耳机应有尽有,外壳镶嵌一个带背光的液晶显示屏,就连电池都是配套的充电电池。当然那种口香糖电池杨山还弄不出来,他已经委托美丽国的一家公司设计开发,就看能不能在两年内拿出完整的方案来。
这台机器应该是随身听的完整体,今后的产品也只能在细节上做完善,不会有太多的新意了。
如果说还有弱点的话,那就是外观与杨山想象的那种极具工业化的简约美感还有距离,但是设计师认为按键多了才能体现这台机器功能强大。好吧,杨山知道自己在审美上与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有些差异,所以他妥协了。
离开车间后,杨山又带着嘉道理来到工厂的产品展示间,这里有云扬厂曾经生产过的所有产品。
“这里的人好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