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给每个跑堂的分片负责几桌,责任到人……
王秀芹如获至宝,回去就照着执行。
虽然一开始还有点磕磕绊绊,但慢慢地,流程理顺了,出错少了,效率也上去了。
招待所那边也是一样!
不过,王卫国这人有脑子,脑子活络,之所以让他当‘招待所’经理,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事实证明,
刘青山的眼光没错。
另外在来燕京之前,
弯河的几个生产队,都在各自合计着,要不要再办个啥企业?
梨树沟生产队觉得可以办个砖厂。
他们生产队四面环山,到处都是红土,这是天然的原材料,还不要钱。
不办砖厂太可惜了!
柿子沟和杨树岭生产队则是想办罐头厂。
这两个生产队除了杨树多之外,其他就是果树了,苹果树、梨树、李子树、樱桃树、还有柿子树。
每年这些水果成熟之后,都是卖给公社食品公司一大部分,剩下的一小部分分给社员们,以此抵粮食。
现在社员们的思想都活泛了……
咱们不卖,自己生产罐头,这都现成的原材料,也不用投入多少钱。
多好的事?!
除了这三个生产队之外,
大队也琢磨着,要不要再在村里开个‘供销社’?
现在每天来村里的人实在太多了,有些是来学习交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些是来采访深挖弯河改革的,还有些则是去‘华山公司’考察,顺带购买饲料的。
这些人天南地北的哪都有,操着各种各样的口音。
只要来了,几乎就没有一两天走的,都是至少待个三四天,甚至更久。
那这么多人滞留在弯河,他们需要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
开个‘供销社’,简直是太合适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如今的弯河那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生机勃勃,如日中天,形势一片大好!!
所以,
既然家里现在这么忙,那就何必跟着自己来燕京跑一趟?那不是添乱吗?
还是让他们在家安心忙活吧。
收起杂绪,
看着‘燕京南站’四个暗红色、饱经岁月风霜的大字高悬在站房之上,刘青山他脚步微顿,心中瞬间涌上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几乎将他淹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