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
照相机不断的拍着,将‘弯河时代饭店’的每个角落都给记录下来。
这时,
又过来一个中年妇女,她一看就不是本地人。
头烫波浪卷,身穿格子衫,脚踩小皮鞋,一举一动都很洋气。
“郑组长,县里的郭干事说中午要在这里给咱们接风洗尘,杨主任也会过来,您看?”她低声说道。
郑国栋看着远处热闹的场景,头也不回,“晓敏同志,你没有透露我们的身份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有没有,您不是已经交代过了嘛,我怎么会乱说?”周晓敏笑着回道。
“嗯。”
郑国栋点了点头,“那就一起去吧。”
“好,那我等会儿和郭干事说一下,顺便也叫下其他同事。”
说完,周晓敏便走了。
郑国栋又道:“都问清楚了吗?”
那个拍照的年轻人立刻收起相机,低声道:“问清楚了!”
顿了顿,他又道:“弯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提出来的人是刘青山,在他的主张之下,刘福来、杨天兴这才同意实施。西北省计划委员会主任李邦彦的三儿子李长征,之前是在弯河插队当知青。”
“杨天兴能得到李邦彦的支持,应该是刘青山从中帮忙牵了线。”
“去年8月份,刘青山领着家里人夜里上山逮知了猴,然后将知了猴卖给县里的饭店,挣了一些钱。”
“李长征那时候还在弯河,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的面黄肌瘦……”
“后来刘青山就从李长征手里收了些知了猴,从而缓解了李长征的窘迫处境!”
听到这里,
郑国栋那微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喃喃自语:“原来是患难之交,那这样的话就说的通了……”
年轻人跟着点头。
看到郑国栋暂时没有说话的意思,他就又继续说道:“李长征今年回了长安之后,没少给刘青山帮忙,现在华山公司的那些约克夏猪崽,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李长征帮忙购买的。还有那些机器设备、以及那辆边三轮。”
郑国栋摆了摆手,“这些无关紧要,不是咱们此行的重点。况且刘青山也不缺钱,他也不是官员,这其中不牵扯什么贪腐。”
“是!明白!”
“报纸上那些数据都是真的吗?”
“是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