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五块一。
这意味着,《风月》三期为霍曜带来了240万的净利润!
顺便提及,《风月》首刊被炒热时发生了一些趣事。
霍曜曾将最高回收价定为五十块一本,其他人为追求利润纷纷跟进,最终将首刊炒至125块。
此时,占米已耗尽霍曜提供的十万元经费,潇洒离去。
缺乏“”
后,那些炒杂志的人血本无归。
杂志终究只是杂志,无法与AJ相提并论。
一旦像占米这样的“大资本”
退出,炒杂志市场立刻崩溃。
霍曜对此毫无同情之心。
当前,杂志收入是霍曜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并非唯一。
击败巴闭后,霍曜接管了他的地盘,包括慈云山的五条街,共获140万。
其中,20万用于天赐成员,骆天虹、占米等人各分得数万,扣除各项杂费,霍曜手中尚余60万。
换句话说,短短三个星期,霍曜便积累了300万。
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
有了这笔资金,霍曜着手实施第二步计划。
他已经有了初步的创业构想,但在付诸实践之前,必须进行市场调研。
于是,利用周六、周日,霍曜带着占米前往观塘区考察了一天。
观塘位于九龙半岛东部,开发较早,形成大片工业区,区内工厂林立,涵盖服装、鞋厂、家具、医药、橡胶制品及印刷等行业。
目前经济形势不佳,正处于港岛经济震荡周期的低谷,但从后年起,港岛将迎来十余年的黄金发展期,直到98年金融危机爆发。
许多工厂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或濒临倒闭。
这对他人来说是危机,对霍曜而言却是机遇。
周六游历完观塘工业区后,霍曜带着占米前往油尖旺。
这里是港岛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经济复苏的迹象最为明显,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人潮熙攘。
旺角,花园街。
咖啡厅。
时值下午五点,霍曜带着占米奔波了一整天,终于得到所需答案,便来到咖啡厅稍作休憩。
占米要了一杯冷饮,浑身汗湿地靠在椅背上抱怨道:"老大,你到底想干什么,总得告诉我啊。
昨天跑观塘,今天丈量油尖旺,你当然是铁打的,可我已经快散架了。"
"真是见鬼,我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