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线大致沿着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延伸。“你们看这条线没有?在我们那个时代称为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这正是胡汉冲突的核心所在。”
韩成确认画得大致无误后,开始向焦急等待的朱元璋父子讲解。什么是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它为何关乎胡汉之争呢?
朱元璋和朱标疑惑地看着对方。韩成解释说:“我们这个地方东临太平洋,南方部分区域还接收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越接近东南部,降水越多。靠近能拦截水汽的山脉地带,降雨量尤其丰富。
所谓的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意味着北侧区域年降水量较少,低于四百毫米。这条线划分了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同时也是森林与草原的界限,更是农业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由于北方降水量不足,更适合牧业而不适合耕种。相比农业区,游牧区更容易受到干旱和严寒的影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一旦遭遇灾祸,特别是大的灾难降临,北方的游牧部落便会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下向南迁徙,侵占我们的领地。
这是历史规律,非人力所能更改。
皇上若真把晋王和燕王派往那边,即便他们不愿,也得过着游牧般的生活。
未来遇到天灾,哪怕他们再抗拒,也是徒劳。
那时,他们国内的子民也不会听从他们的指挥。
必定会南下寻求生机。
这条界限正是胡汉纷争的核心所在,无法因个人意愿而改变。
听完韩成的话,朱元璋与朱标顿时醒悟过来。
觉得他说得很对。
这就是常理。
人活不下去时,必然要如此,必会南下。
即便老三老四再不愿意,也没办法。
朱标领悟的同时,也想把这些记下。
他认为这是极重要的知识,涵盖广泛。
若能深入理解,就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获得更多益处。
日后有空,或许可向韩成讨教更多这方面的见解。
韩成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解决问题,且言之有物,论据充分。
“所以,这条线以北绝不能设封地。
必须确保朝廷牢牢掌控北面的广阔土地,否则将来必会祸及后代!”
朱元璋深深铭记。
接着,他又忧虑地看着韩成问:“这么多北边的土地都不能封王,剩下的够不够给大明的藩王们分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