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还推行了更为严厉的黄册制度。
直接丈量土地,建立严格户籍体系,清理出大量隐匿的田产和人口。
在江西一带,势力庞大的正一道同样未能幸免,许多隐匿田产被揭穿。
在这种情况下,四处游走的方士数量也随之增加。
人越多,麻烦也就越多。
其中确实有好人,行善积德,为百姓治病。
但任何行业都难免有败类,这类坑蒙拐骗之人也不少见。
各地监狱里关押了不少。
有的已被处决,有的仍在等待。
这些人身份比较特殊,朱元璋对此有所顾虑,不知是否继续执行死刑。
这时听闻韩成的建议,他顿时找到了合适的处理方法。
这也是他此刻如此开心的原因所在。
朱标随之笑了起来,“这便是物尽其用啊!韩成兄的安排真是绝妙,堪称一绝!这般高招,也只有你能够想得出来。”
随后,韩成又同朱元璋、朱标谈及了些关于火器与火器局的想法。
这些谋划,韩成早已成竹在胸。
原打算明日朱标向自己请教八部金刚功时再提及此事。
今日恰逢朱元璋与朱标同时来访,言辞之间便聊到了这里,韩成索性将心中所思全盘托出。
有朱元璋在场,日后推行这些计划会更顺畅。
朱标与朱元璋对韩成所言铭记于心。
二人觉得今晚的造访实在值得。
不仅享用了韩成精心准备的佳肴,还收获颇丰。
其中不少见解,若非韩成这位来自未来之人道出,仅凭他们的认知与思路,是断然无法想出的。
但这并非因为韩成比他们聪慧。
老实说,就智慧而言,韩成与他们这类人物差距甚远。
韩成的优势在于生于数百年后的信息爆炸时代,掌握了诸多现代知识及对明朝未来的深刻理解。
许多后世司空见惯的事物,在这个时代却可能蕴含深远意义,甚至开创先河。
一番畅谈后,朱元璋与朱标起身告辞,带着满满收获,满心欢喜地准备离开韩成家。
正事已毕,韩成也希望他们尽快离去。
此刻时间尚早,他们走后,他便能与未来的小娘子叙旧。
因此,对他们离开的请求毫不推辞。
然而就在此时,朱元璋突然止步。
犹豫片刻,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