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一笑:"陛下厚爱,山人愧不敢当。我本山野之人,只愿为陛下分忧解难,不求官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肃宗不以为然:"先生大才,岂能埋没?不如还俗为官,也好名正言顺参与朝政。"
李泌摇头:"山人志在修道,若陛下垂怜,待天下太平后,允我归隐山林便是。"
宴会散去后,李辅国趁机进言:"陛下,李泌此人恃才傲物,不尊朝廷法度。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
肃宗皱眉:"先生忠心耿耿,卿勿复多言。"
然而,种子已经种下。随着战事推进,李泌的许多建议开始被束之高阁。李辅国一派逐渐得势,不断排挤这位"山人"。
乾元元年,唐军终于收复长安。入城那日,百姓夹道欢呼。李泌却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满目疮痍的故都,心中百感交集。
"先生为何独自在此?"肃宗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
李泌转身行礼:"陛下,长安虽复,但战乱未平。山人有一策..."
肃宗摆摆手打断他:"先生连日操劳,该休息了。朝中事务,自有大臣们处理。"
李泌心中一沉,明白自己已被边缘化。当晚,他写下辞呈,准备次日面圣后便离开。
然而,命运似乎还想给他一次机会。就在他收拾行囊时,侍从来报:"先生,广平王殿下求见。"
广平王李俶——肃宗的长子,未来的代宗皇帝匆匆走入,脸上带着焦急:"先生要走?"
李泌点头:"殿下,山人使命已了。"
李俶年轻的面庞上写满忧虑:"如今父皇宠信李辅国,朝政日非。先生若去,天下苍生何依?"
李泌看着这位自己从小教导的皇子,想起他父亲当年在嵩山上恳求自己的模样。他轻叹一声:"殿下,山人有一言相告——为君者当以天下为重,亲贤臣,远小人。他日殿下登基,望牢记此言。"
李俶眼中含泪:"先生教诲,俶铭记于心。但请先生再留一段时日..."
李泌摇头,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我整理的治国方略,殿下可暗中研读。至于山人...缘分已尽。"
次日黎明,李泌悄然离开长安。他骑着毛驴,背着简单的行囊,一如当年入山时的模样。城门口,一队禁军突然拦住去路。
"李先生,陛下有旨,请您回宫一叙。"为首的将领拱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