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穿过稀薄的云层,斜斜地洒在三姓寨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给这座古老的村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阳光照耀下,青石板路反射出淡淡的光芒,与周围的古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这座历经沧桑的村落,在经历了一场舆论风波的洗礼后,非但没有被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反而因那场“清白之战”而声名远扬。
人们对三姓寨的关注度骤然上升,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地方,如今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杨浩宇站在新落成的非遗展示中心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凝视着那扇巨大的玻璃幕墙,阳光透过玻璃,将里面陈列的开山号子手稿、百年木工工具和精美刺绣映照得格外清晰。
这些展品,不仅仅是一件件物品,更是三姓寨历史文化的见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
杨浩宇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件展品,心中涌起一股感慨。
他想起了曾经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想起了与村民们一起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团结。
如今,这些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非遗展示中心的建成,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三姓寨的独特魅力。
展示中心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游客们接踵而至,川流不息。
柳青领着几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充当起了小导游的角色。他们的声音虽然稚嫩,但却清脆响亮,在宽敞的展厅里回荡着。
“大家请看这边,”韵寒指着一件陈旧的开山斧,兴奋地介绍道,“这可是我太爷爷当年用过的开山斧呢!以前,爷爷们就是用它在山里披荆斩棘,开辟出了那条古盐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正当柳青讲得眉飞色舞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缓缓地走到了一幅号子手稿前。
他停下脚步,凝视着那泛黄的纸张,眼眶渐渐泛红。
“这调子……”老人喃喃自语道,“和我小时候听的一模一样啊!”他的声音略微颤抖,似乎回忆起了那段遥远的时光。
然而,在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挑战。
随着游客数量如潮水般激增,原本就不太完善的配套设施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村里唯一的民宿常常人满为患,停车场的车位更是供不应求,甚至有些游客开始抱怨体验项目过于单一,缺乏新鲜感。
就在这个时候,古春竟然主动找上门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