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病人,田野里的药农仍在按节令采收,那些口耳相传的配伍经验,比任何典籍都更鲜活地活着。
这或许就是传统医学的智慧:它从神话中来,却不在神话中停驻;它被写进典籍,却永远在实践中生长。就像恒山的黄芪,根扎在岩缝里,叶向着阳光生,既带着仙子的传说,也藏着药农的汗水,在阴阳五行的流转里,长成了最懂救人的模样。
赞诗
恒岳阴坡藏玉根,金井玉栏蕴乾坤。
甘温能补三焦气,和缓尤滋百脉魂。
配伍应知七情理,采收须顺四时痕。
仙踪虽隐民传久,一剂能苏天下人。
尾章
许多年后,有位西方的植物学家来恒山考察,对着背阴坡的黄芪标本啧啧称奇:"这种豆科植物竟能在贫瘠的岩缝中积累如此丰富的多糖和皂苷,真是自然的奇迹。"当地的老药农听了,只是笑着递给他一杯黄芪茶:"不是奇迹,是它懂恒山的脾气。"
茶烟袅袅中,老药农的指尖划过药篓里的黄芪片,那些"金井玉栏"在阳光下明明灭灭,像极了悬瓮洞里闪烁的星光。而远处的背阴坡上,金马驹的蹄声正随着云雾漫过来,轻轻落在新萌发的黄芪芽上——那是自然与生命,在时光里永远的私语。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