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继续阅读!
张伯带着村里的药童们来认药,指着黄芪的花说:"这花色金黄,属土;味甘,也属土。脾在五行中属土,所以它最能补脾气。但它的根却有点偏红,红属火,火能生土,这就是它补气力强的缘故。"
正说着,山那边的李家媳妇被抬来了。她刚生了孩子,奶水少得可怜,身子虚得连说话都费劲,眼眶陷得像两个深坑。张伯让云樵取来晒干的黄芪根(这是去年试种的少量收获),又抓了当归、通草,说:"产妇气血两虚,黄芪补气,当归补血,通草像小管子,能把气血引到奶水里。这叫'气血相生',就像夏日本该枝繁叶茂,得有足够的根吸水,叶才能长得旺。"
药熬好后,张伯又加了勺红糖:"红糖甘温,能助黄芪补气,这是'性味相投'。"李家媳妇喝了十副药,奶水渐渐多了,脸色也红润起来。云樵在一旁记录:黄芪性温,得夏火之气,却因长在背阴坡,带着秋金的清润,所以补气血却不燥烈,这正是"得地之利"。
他还发现,雨后的黄芪叶上会凝结一层白霜,舔一口竟有些甜味。张伯说:"这是它把吸收的湿气化成了津液,藏在叶里。就像人夏天出汗,既是排湿,也是养津。"云樵看着那些带着白霜的叶片,忽然懂得"夏长"不仅是长枝叶,更是在积蓄滋养秋冬的能量。
第四回 五运失常验真机
立秋刚过,恒山一带忽然闹起了怪病。先是牛羊无故拉稀,接着不少人也上吐下泻,浑身乏力,腿肿得像灌了铅。老人们掐着指头算:"今年是木运太过,风气大行,又逢太阴湿土司天,这是风湿相搏,伤了脾土啊。"
张伯的药铺挤满了人,他看着一个个面色萎黄、脉象虚浮的患者,眉头紧锁:"这病是湿气伤了脾,脾无力运化水湿,单用止泻药不行,得像给漏水的船先补窟窿——用黄芪补脾气,脾气足了,才能把湿气赶出去。"
他让云樵取来今年新收的头茬黄芪(因长势好,提前采了些),配了茯苓、猪苓、泽泻,说:"黄芪补气健脾,就像给船板加补丁;茯苓、猪苓像海绵,能吸走湿气;泽泻像泄洪道,能把积水排出去。这叫'益气利水',补泻结合。"
有个拉货的壮汉泻得脱了形,喝了这药,当天就不吐了,再喝三天,水肿消了,又能挑着担子上山。云樵在一旁帮忙抓药,发现加了黄芪的药方,比单用利水药见效快得多。张伯解释道:"五运六气讲究'天人相应',今年湿气重,就像土地涝了,光排水不行,得让土地自己有劲儿吸干水。黄芪补的就是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