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有约500-700ml小肠内容物进入盲肠,其中90%的水分在此被初步吸收,剩余半固态物质成为菌群的“培养基”。
- 盲肠内pH值5.5-7.0,厌氧菌密度高达10^11 CFU/ml(占肠道菌群的80%),通过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丁酸),每日产量约50-70g,为结肠上皮提供70%的能量。
3. 免疫前哨:
- 黏膜下淋巴滤泡密集,占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15%,每日产生约200μg IgA抗体,抵御细菌移位。
二、升结肠:水分回收的“高效滤器”
1. 推进式运动:
- 以分节推进运动为主,每2-3分钟形成一个收缩环,将内容物以1-2cm/min的速度缓慢北移,全程耗时约6-8小时。
- 肠壁内的Cajal间质细胞作为“起搏细胞”,产生慢波电位(频率3次/分钟),驱动平滑肌节律性收缩。
2. 吸收之王:
- 每日吸收约800-1000ml水分(占大肠总吸收量的40%),使食糜从液态逐渐变为半固态。
- 主动转运Na?和Cl?,同时分泌HCO??(约50mmol/day),维持肠腔内电解质平衡,分泌物黏度达1-3 Pa·s,如润滑的胶状物保护肠壁。
3. 神经调控:
- 受肠系膜上神经丛支配,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兴奋时,蠕动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时,蠕动抑制(如应激时可使推进速度下降50%)。
三、横结肠:菌群工厂的“核心产区”
1. 混合与储备功能:
- 独特的蠕动冲每昼夜发生3-4次,由胃结肠反射触发(餐后30分钟内高发),可将内容物以10cm/s的速度快速推进30-50cm,类似“肠道地震”,每日运输量约400-500g固态粪便。
- 静息时,横结肠容纳约60%的大肠内容物,容积可达300-400ml,是肠道储存的“中间仓库”。
2. 代谢工坊:
- 细菌发酵达到高峰,每日分解约20-30g未消化碳水化合物,产生H?、CH?、CO?等气体(总量约500-1500ml),其中甲烷菌密集区(脾曲附近)产气量占比达30%。
- 黏膜上皮每日更新率达10%,干细胞位于隐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