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多从直肠逆行向上,累及升结肠时约占全结肠炎的30%-40%,表现为黏膜连续性充血、糜烂、溃疡,易并发出血(发生率10%-20%)、中毒性巨结肠(死亡率5%-10%)。
- 克罗恩病(CD):回盲部及升结肠是好发部位(占40%-50%),呈节段性全层炎症,可见非干酪性肉芽肿,易形成肠瘘(内瘘或外瘘,发生率20%-30%)。
2. 肿瘤性疾病
- 右半结肠癌:占结肠癌的40%-50%,以腺癌为主,病理类型多为隆起型或溃疡型,易因慢性失血导致贫血(血红蛋白常<100g/L),肝转移率约30%-40%(确诊时已有转移)。
3. 血管性疾病
- 缺血性结肠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时,升结肠近端易受累,表现为突发腹痛、血便,约10%-15%进展为肠坏死。
三、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
解剖关联与病理易发性
横结肠长约40-50cm,为腹膜内位器官,借横结肠系膜悬挂于腹后壁,活动度大,肠腔直径较宽(约5-7cm),是粪便形成的过渡区域。
常见病理特点
1. 机械性肠梗阻
- 肠扭转:因系膜过长、肠动力异常引发,占结肠扭转的10%-15%,易导致闭袢性肠梗阻,绞窄率约20%-30%,需紧急手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粘连性肠梗阻:多因腹腔手术、炎症史导致,横结肠因活动度大,易与大网膜粘连形成束带压迫。
2. 肿瘤性疾病
- 横结肠癌:占结肠癌的10%-15%,易形成环形狭窄(浸润型),导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约50%患者确诊时已达TNM分期Ⅲ-Ⅳ期。
3. 憩室病
- 孤立性憩室:较左半结肠少见,多为单发,若继发感染可形成憩室炎,发生率约5%-10%,穿孔风险低于乙状结肠憩室。
四、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
解剖关联与病理易发性
降结肠长约25-30cm,腹膜间位器官,固定于左侧腹后壁,肠壁较升结肠厚,血供来自肠系膜下动脉,内容物逐渐浓缩为固态粪便。
常见病理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