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炼油:继续加热药油,保持中小火,期间不断搅拌。当油面出现大量泡沫,油烟由白色转为青烟,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时,表明油已炼成。此时可离火,让油温稍微冷却。
4. 下丹成膏:将黄蜡加入冷却后的药油中,小火加热至完全融化,搅拌均匀。然后将血竭粉、儿茶粉、乳香粉、没药粉依次倒入,快速搅拌,使药粉与油蜡充分融合。
5. 收膏:待药膏温度降至60 - 70℃时,加入轻粉、冰片、朱砂、珍珠粉、煅炉甘石粉、煅石膏粉、龙骨粉、牡蛎粉,充分搅拌均匀。最后缓缓加入蜂蜜,边加边搅拌,直至药膏质地均匀细腻。
6. 储存:将炼制好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使用时,取适量药膏均匀涂抹于患处,覆盖纱布,每日更换1 - 2次。
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
1.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外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为创面提供营养,加速愈合。现代研究表明,当归中的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
2.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消肿排脓。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其含有的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作用。
3.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外用可凉血解毒,促进创面愈合,对皮肤感染有良好疗效。现代研究发现,紫草中的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作用。
4. 血竭:味甘、咸,性平,归心、肝经。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具有抗炎、抗菌作用。
5. 轻粉:味辛,性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可抑制细菌生长,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但因有毒性,需严格控制用量。
6.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炎症吸收,加速创面愈合。
7. 没药: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与乳香配伍,增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8. 儿茶:味苦、涩,性凉,归肺经。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