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为精彩的是夜袭阳苴哶城。阳苴哶城是南诏的重要军事据点,防御坚固。高骈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发动突袭。他们利用夜色的掩护,巧妙地避开了南诏军队的巡逻,突入城中。城内南诏军队仓促应战,混乱不堪。高骈率领军队迅速攻占了阳苴哶城,这一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唐朝军队的士气,也对南诏军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2.1.3 战后制度改良:设清溪关都督府加强防御
战后,高骈并没有满足于暂时的胜利,而是着眼于长远,对西川的防御制度进行了改良。他设立了清溪关都督府,负责加强对西川边境地区的防御。清溪关是西川地区的重要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通过设立都督府,高骈能够集中指挥附近的军事力量,提高防御效率。
都督府的设立,不仅加强了唐朝在西川边境的军事防御力量,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高骈在清溪关地区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了当地农业、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联系和交流。这为唐朝在西川地区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2.2 南诏求和时期策略争议(868年遣返王嵯巅质子事件评价)
868年,在唐朝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南诏内部出现了矛盾,其统治者开始寻求与唐朝和谈。为了表示诚意,南诏将质子王嵯巅遣返。然而,对于是否接纳王嵯巅以及如何处理与南诏的关系,唐朝朝廷内部出现了争议。
一部分官员认为应该接纳王嵯巅,以示唐朝的大度和诚意,同时也为和平谈判创造条件。持这种观点的官员觉得,南诏此时处于弱势,接纳质子并进行和平谈判,可以避免进一步的战争,让边境地区恢复稳定。
另一部分官员则对南诏的诚意表示怀疑,认为南诏此举只是缓兵之计,不能轻易放松警惕。他们担心接纳质子后,南诏会利用这段时间积蓄力量,再次发动进攻。
高骈在这场争议中,主张对南诏保持警惕,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和平谈判的可能性。他建议对王嵯巅进行严格的监管,观察南诏的态度和行动。如果南诏真心求和,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协议;如果南诏仍有异心,则应该继续加强防御,做好战斗准备。
最终,唐朝朝廷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接纳了王嵯巅,但同时也保持着对南诏的警惕。这一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唐朝与南诏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