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速度,就是因为晶体管构建的逻辑电路,其核心是利用晶体管的开关特性来实现逻辑运算的。
这种设计也让计算机的体积变得更小,运算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可靠性也有所提高。
虽然不是运算最快的,但在晶体管计算机中,也是属于先进的。
至于运算最快的,据李枭所知最快可以达到一二百万次,像是之后国产的150机,运算速度就能达到每秒100万次上下,也是国内第一台运算次数超100万的计算机,不过这台计算机,要等到1977年才被研究出来。
而像是在国外,CDC1604计算机也能达到每秒百万次运算,IBM7090更是能达到200万次每秒。
不过这些都是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体积不仅大,制造价格也很高,是普通晶体管计算机的数倍。
像是这种计算机,李枭打算等到研究出PDP-1计算机之后,在进行研究。
怎么也要弄一两台出来。
而在此之前,他之所以不直接拿出PDP-1计算机,一是一些技术还没出现,二则当时他也没那个能力,根本就研究、设计不出来吗。
现在不一样了,他有了足够的能力,在这款计算机研究出来之后,除了超百万次运算的晶体管计算机外,李枭也不打算在研究其他晶体管计算机。
PDP-1计算机无论是运算速度,还是稳定性已经足够了。
之后在研究那就是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这的研究至少也要等到60年代末了。
至于现在就研究,这个李枭想都没想过,整体技术不成熟,根本就研究不出来。
到时候的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可以轻易达到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基本运算,这也是为什么李枭打算弄出PDP-1计算机,就不再研究其他晶体管计算机的原因。
就算在研究,小型的晶体管计算机,运算速度最多也就是在提升10万次每秒,如CDC1604,但相对制造价格也会上涨,综合下来还不如PDP-1计算机。
如果真有特别大的计算任务,完全可以启用他之后要研究的,超100万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
国内有PDP-1计算机也就足够了。
而听到李枭讲能提升10倍,这也让黄部长眼睛都瞪大了些:“10倍?你确定?”。
李枭点了点头道:“我确定,这一次的计算机和之前的不同,我采用的新的结构设计,我精简了指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