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相。
这可是大尧朝纲最重之位之一,左右相辅国理政,中相调和,三相之中,尤以左相为内阁主轴、政纲枢机,乃当朝权臣之首!
穆起章倒台已久,左相之位一直由三省轮推代理,至今未定。
如今,陛下亲口点出,显然要在今日定下此人!
全殿寂静,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名字的出现。
果然,不出所料,王擎重微微前踏半步,正色奏道:
“启禀陛下,左相之位,关乎国政之纲,臣斗胆推举三人供陛下甄选。”
“其一,为御史中丞赵启文,此人历任中枢,行事谨慎,熟悉律政,曾协办太祖年间三部联案,有大才。”
“其二,工部尚书徐仲诚,秉政多年,三度整修漕渠、建运道、整市制,政绩昭然。”
“其三,则为户部尚书林志远,自乱起以来,以一部之力统六道财赋,调拨不误,恩威并济,实乃国之柱石。”
说罢,他退身一拜,语气沉稳:“三人皆堪大用,请陛下定夺。”
此言一出,殿上再次哗然。
这三人,竟全部是新党中坚!
赵启文是王擎重旧友,一路由吏部提拔至今;徐仲诚与林志远更不必说,正是今日“新策”主推之人。
新党众人面露欣慰之色,清流一系却脸色大变。
——果然,步步为营。
前有“改风新策”赢得天子信任,再以“吏部三准”集中人事大权,如今更是要将整个内阁都收入囊中!
王擎重,已经不仅仅是个吏部尚书,而是整个朝局的掌舵人!
而天子萧宁,依旧没有拒绝的意思,只是静静点头:“三人皆为栋梁。”
“此事,朕记下了。”
“暂由三省议推,再由内阁上呈,择期定下。”
此言虽未立即定人,却已八九不离十。
“既有旧人出,亦需新人补。”
“朕再问——”
“御史台台正、都察院副使、兵部副尚、礼部典仪正使、太常少卿……”
“凡今日在职未满,因战乱伤亡、罢贬、空悬者,皆在此次录补之列。”
“吏部与中书台、门下省三方协议三日内拟册,五日后定人。”
此令一出,众臣低头应诺。
而王擎重再次上前,神情淡然,语气更显沉稳:“陛下,诸位缺职,吏部早已备有名单。”
“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