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内,气氛悄然生变。
随着边孟广再遭天子斥责,许居正、霍纲、郭仪等清流重臣皆默然不语,文武百官中原本持观望态度者也开始迅速判断风向,殿中局势肉眼可见地向新党一边倾斜。
就在此时,又有几名新党中人前后出列,次第上奏。
“启奏陛下,”户部左司郎中躬身叩首。
“下官以为,林尚书所策之中‘盐策归都’一条,极为有益。以往盐铁税收分散,郡府各行其政,若收归都统,统一定价,既可压黑盐之患,又能补官库之亏,望陛下详察!”
“臣附议!”随后,工部都水监亦出列,神情振奋。
“都水司多年未修水运法典,致使北南漕运多堵。林尚书另有一策,主张裁旧渠、立新堤、扩清江三口,贯通水运脉络,臣等愿为此事奉命东南,三月内必报佳音!”
“臣亦有策。”礼部掌诰官一名四品言官上前。
“新制之下,吏员之录用、考绩、升迁,皆应改为‘年绩三评一核’,由吏部统一归档,存入‘新卷房’,严肃考核制度,方能肃清吏治。”
此言一出,殿中又是一片轻轻哗然。
“‘新卷房’?”
“这岂不是将三省考功、六部察举的权力一并交给吏部?”
“太过集权了吧……”
虽有议论,但无人再敢反驳出列,毕竟边孟广的下场犹在眼前。
而新党阵营之人却似鼓足了劲,趁热打铁,连番上策。
“陛下——”又一位刑部属官出列。
“下官请奏!地方多有冤屈之案,年年拖延不决,百姓苦诉无门。林尚书新设之‘外裁提谳司’,可由廷尉亲自派遣官差,入郡督审,可大大提升审判公信!”
“此策若行,不啻于百姓一场大赦!”又有人附议,“更可减少地方之权,归中央,利于统一治道!”
殿前,萧宁依旧高坐金椅之上,眸光低垂,面上不见怒意,也无忧色,任诸策如潮而来,他只轻轻点头——
“准奏。”
“准奏。”
“此策可行,抄录入年册,交户部归档。”
一句句简洁的回应,毫无犹豫。
一时间,整个太和殿俨然变成了新党施策的舞台,而那本应居于朝堂权衡中心的帝王,却如同被彻底说服,不再质疑。
殿内,不少原本中立或观望的官员,面上渐渐浮现出讶异之后的思索,又转为决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