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然其经验尚浅,还需朕从旁指点。
思绪收回,朱元璋言道:
“杨宪此人行事骄横,任人唯亲,非良臣也。但其能力尚可,可用而不可重用。”
朱标点头,铭记于心。
转而谈及李善长:
“李善长贪 ** 势,然其用兵与谋略皆为一绝。若领兵征战,他负责后勤,可保前线无虞。但其贪权之性,对朕而言,利弊参半。朕可用权势驭之,令其效力。然其若紧握权势不放,必成大患。故对李善长,需谨慎以待。若实在难以掌控,那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标儿,为君者,切忌心慈手软。该柔和时则柔,该强硬时,务必果断,否则后患无穷。”
“儿臣明白。”
朱标心绪沉重,却也深知其中道理。
“再者,刘伯温此人,傲骨铮铮。文人儒生多自命清高,他不为钱财权势所动,乃清正廉洁之官,一心为民,为大明效力。但此类人往往固执己见,若不愿为之,纵是砍头亦不肯屈从。这些人均非辅佐你的最佳人选。”
言及此处,朱元璋稍作停顿,望向朱标那淳厚的面容。
他心中尚有未言之语。
朱标,恐难以驾驭这三人。
刘伯温尚可,淡泊名利,革职即可。
但杨宪与李善长则不然,一旦他们位居高位,革职便如同夺命,定会心生异志。
朱标心慈,未必会对他们下手,此二人或成隐患。
朱元璋为防不测,再次郑重告诫朱标:
“标儿,当断则断,万不可心软。为帝者,须心狠手辣,否则难以镇服群臣。你可明白?”
朱标虽心中微有异议,见朱元璋神色严肃,终是点头。
他问:“父皇,既说杨宪、刘伯温、李善长皆不可用,那儿臣日后当依仗何人?”
总不能凡事亲力亲为吧?
朱元璋沉吟片刻,道:
“叶轩此人可用,他日后或可成为良辅。他不 ** ,不 ** ,虽对吾等无甚敬畏,却忠于大明,这便足够。”
思来想去,朱元璋最信任之人仍是叶轩。
此子虽时有戏言,然智谋过人,不慕权势,忠于大明,由他辅佐朱标,朱元璋最为放心。
他再次叮嘱朱标:
“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