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总部对于苏方的这种行为也颇为不满,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只能默认现状。抗联失去苏联的支持,无法在东北立足。延安总部告诫周保中要控制好部队,抗联始终是中共领导的军队。同时延安总部希望周保中能为潜伏东北的部队想办法从苏方那里争取一些武器弹药。
洪振海在地窨子外等了很久,终于周保中叫他进地窨子。洪振海还在担心周保中会提让特战队加入抗联,他在考虑如何拒绝不伤情面。周保中根本没提这个问题,也没有询问在东北部队的实力。他只是感谢洪振海让抗联与总部取得联系,并直言双方要加强联系和合作。洪振海放下心来,从话语中他听出来了周保中是把抗联和特战队看成是同一层次的部队。
周保中走了,洪振海舒了一口气,寻找抗联的工作圆满完成,他现在开始思考今年的工作规划,主要的着力点在三个方面:兵源、粮食、武器。
山东军区李振华也在考虑在东北的山东部队发展问题,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李振兴也发来的电报,李振兴部也在当地站住了脚,有明面的山寨20多处,有1200多人员进入密营训练。有了部队就要有合适的指挥者,洪振海、李振兴团一级以正规作战的经验还很缺乏,李振华思考让谁去东北比较合适,军事上他选中了两人,一个是冀东的包森,一个是鲁南的王思源。两人都是游击队出身,又指挥团以上的正规作战。政治上李振华选中了渤海的景晓村、胶东的林浩,两人政治工作一流,又是山东人到东北容易沟通。李振华想让他们走出山东,山东人在山东,还位高权重,以后还容易被人批判成山头主义。不但是他们就是黎玉,李振华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鼓动他离开山东。黎玉虽然是山西人,但他在山东这一个地方呆得太久不是什么好事,匹天无罪,怀璧其置。
李振华与杨文翰、黎玉沟通完后,把他的设想写成报告,上交山东军区。这不是一时半会的事,特别是包森,还涉及到冀东、晋察冀军区。在东北加强我党的军事力量存在,需要通过延安总部统筹安排。
1943年初苏军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后,在战场上已逐渐取得更多优势。为了一举荡平苏联境内的德军,苏军发起了春季攻势。然而看上去已疲惫不堪的德军却依然保持强大战斗力。在1943年2月至3月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拥有优势兵力的苏军反而遭到德军迎头痛击,损失了大约52个师。“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失利让苏联高层意识到打败德军的难度远超他们想象。而德国高层则认为只要不再犯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