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到州府、到省城参加岁考、道考、科考、乡试。还要与其他士子进行文会,所需要的路费、餐饮、车马轮船等交通费都是一笔巨额开支。中进士平均年龄为三十五岁,一个人三十五年没工作,一大家子人坐吃山空,等他考中进士来反哺家族,机率实在是微乎其微。如果不是富裕之家,或者没有全族的资助,是不可能熬过这个漫长的科举考试过程的。
也正因进士门槛太高,一旦登第就闻名士林,所以进士及第被社会称作“成名“,亦比作“登龙门“,意味着可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省试过关者到了殿试不再罢落,最次的也是“同进士出身”,立马就可授正八品官员,从此踏上仕途,飞黄腾达。
进士固然难考,但也有妖孽般的存在。
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带着三个弟弟曾牟、曾布、曾阜(堂弟)和两个妹夫王无咎、王几进京省试,发榜时六人全部中第,引得朝野哗然,天下震动。
今科礼部贡试,临川王氏凡父子、叔侄、兄弟五人应试,话题热度直追当年南丰曾氏入京科试。
事实上,原本今科夺魁呼声最高的便是王棣。刨去羡慕嫉妒恨不提,若王棣真能连夺解元、省元,那才是大宋文坛了不得的盛事,冉冉升起的文坛明星哪。
景德元年,江南按抚张知将晏殊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十四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怯,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但晏殊乃是以“神童”特荐殿试,也是仅被赐予“同进士出身”,并未参加发解试与省试,走的是捷径,也可谓是“歪门邪道”,此事不要说老百姓不服气,就连宰相寇准都不服,提出了异议。
王棣却不同,观其所作所为,文武双全,杭州解水灾、粮灾、民乱,郓州擒匪徒,汴京拿贼寇,此为武功;几首词作篇篇传世,江宁发解试首创八股文,一篇“少年中国说”震聋发聩,高中江宁解元,无人不服,《论语集注》与《菜根谭》被竞相传颂,人道其乃文曲星下凡、谪仙人入世。
王棣王三郎名声之盛一时无两,也正是今科省元的大热门。
只是省试考题一出,王棣夺魁的机率便一落千丈,甚至连能不能过关都悬而未决。为其惋惜之余,吃瓜群众将注意力转向马涓、朱谔这几个夺魁呼声靠前的贡生,不出意外的话,今科省元便在这几人中产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