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在网络世界里,做温暖的光,而非冰冷的剑。”
窗外,新年的钟声敲响,烟花在夜空中绽放。那些曾被血色阴霾笼罩的过往,终将化作滋养未来的养分,让正义与善意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一片星火长明的灿烂星河。
第十三章:微光成炬
惊蛰过后,春雨如酥。网络安全中心的“真相实验室”里,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林深站在全新升级的全息投影区,看着半空中悬浮的虚拟法庭——这是根据郑明远案件还原的庭审现场,观众戴上特制眼镜,便能“置身”其中,亲眼见证证据链条的拼凑与真相的揭露。
“这个沉浸式体验项目上线后,预约量已经排到三个月后了。”陆雨翻着后台数据,眼里闪着光,“昨天有个中学生留言说,第一次意识到键盘上的每个字都可能是沉甸甸的责任。”
话音未落,咨询室传来争执声。林深快步走去,只见赵凛正耐心安抚一位情绪激动的中年妇女。桌上摊着打印的聊天记录,满屏不堪入目的话语围绕着“儿子是杀人犯”的谣言展开。“他们说我儿子在学校捅了人,现在全校都孤立他……”妇女泣不成声,“可他那天明明在医院照顾生病的奶奶!”
“我们马上启动调查。”林深示意技术科调取相关信息,转头发现赵凛已经开始记录细节。曾经冷峻的复仇者,如今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核实医院监控”“联系学校老师”“追踪造谣账号IP”等条目。
三小时后,技术科传来消息:造谣者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员工,为了制造焦虑情绪推广课程,恶意编造了校园暴力事件。当林深带着民警敲响嫌疑人的房门时,对方电脑屏幕上还开着十几个营销号后台,待发布的文案写着“震惊!XX中学暗藏危机”。
“只是写着玩玩,没想到会闹这么大……”嫌疑人狡辩。赵凛突然开口:“你知道吗?我朋友被谣言逼死的时候,也以为那些话只是‘玩玩’。”他的声音很轻,却让整个房间陷入死寂。
这起案件被改编成警示案例搬进“真相实验室”后,网络上掀起了“寻找身边微光”的活动。网友们自发晒出生活中抵制网络暴力的瞬间:有人劝阻群里传播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有人帮助被造谣的邻居澄清事实,还有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妈妈说,点赞前要先想一想,如果这话会让人哭,就不要发出去。”
盛夏的某个深夜,林深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赵凛的声音带着少见的紧张:“林队,有个高中生疑似遭遇严重网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