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
“父亲是否忘了西北还有一个武成王世子赵斌。”
谢宁是杨家女婿,与杨家同气共修,又怎么可能会背离杨惑,并且他是西北节度使廖吉昌的学生,新帝之所以会放手,让武成王世子赵斌回到西北,绝对是在铁板一块的西北政局之下,安插了一枚自己的棋子。
高林甫很快反应过来,眼中闪过赞许,“不愧是我儿,看事情就是这般透彻。”
赵斌乃武成王二子。
自幼长在西北,虽然进京之后饱受皇恩,成功夺取世子之位。
但这世间的事,若都按常理论断,那便没有那些意外了。
南疆土地多山岭,可以大面积耕种的土地极为稀少,三十万兵力已经足够足够抵得上一个州府的人口,要想把这一帮精力充沛,不喝酒不逛窑子,浑身刺挠的老兵油子安顿好,就得卸掉他们浑身的力气。
让他们没劲儿再出去嘚瑟折腾。
经过谢宁之手,制定的军屯策略,主要以开垦荒林为主,一开始景隆皇帝看见开垦荒地的时候,眉宇打开就已经十分满足,但看到后面梯田二字,彻底惊艳。
梯田作为现代云贵川等地,惯用的山林耕地方法,同样适用于南疆地区。
当然谢宁也给出了一系列的灌溉方法,例如水车,水渠等等……
这一份政策一出,完全可以照搬到大宴各地,届时部队与地方农耕能实现完美的融合,朝廷也将节省大量的银两,景隆皇帝简直再满意不过。
果然不让他闹腾,不放谢宁回西北。
绝对正确。
纵观大宴,能拿出像这样的一种安民军屯的政策,不会有第二个人有这样的能力和眼光。
这样一份出处详尽的政策策划,既然不会原样送到曹白熊眼前,至于如何删减,那就不是谢宁能管的了。
高林甫,高云杰,看到这一份政策策划的时候,不亚于当初第一次听见丝绸通商时,对谢宁的才学,聪明的震惊。
世间竟然有这样聪明的人。
谢宁的这一份,改善贫困地区农耕的方法,几乎令高识檐彻夜无眠。
晨光熹微,乌云遮蔽太阳,仅有一丝丝光线照在高诗岩的身上,他眼底拉满血丝看向窗外,心想:天既生我高识檐,又何必再生谢宁?
谢大学士一份治军军屯。
再一次震惊朝野。
不管是三年之前的丝绸通商,还是去年的从龙之功,谢宁虽然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