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占到了总收入的八成,高达近八千万缗?”
“多少?”朱标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脸上透出震惊之色。他当然了解大宋的繁荣,但万万没想到,仅凭商税一项,就可达到如此天文数字!这简直相当于大明如今岁入的三倍之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商税竟然到了这般骇人的地步?朱标听得几乎愣住!缓过神后,心中也不免有些动摇。倘若属实,那大明的商税确实是收得太少了。
要是大明征收这么多商税的话,还会出现每年财政赤字、国库存储不足的情况吗?连救济灾民的钱都拿不出来?
想到这里,即便是朱标,也不由自主地起了增收的念头。但很快,他又清醒过来,摇了摇头。他知道父亲打压商人地位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百姓效仿,羡慕商人的财富,都跑去经商而不务农。
对此,朱政自然明白。所以之前涉及这个问题时,他并未与父亲争论。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应该为帝王!
于是朱政笑着解释道:“殿下不必担忧。首先,百姓并非愚钝之人。当他们发现大家都涌向工商业,却导致粮食短缺、粮价上涨时,他们会意识到从事工商业所得还不如耕田的收益。那时,他们自然会回到农田中去。
这是一种循环,天道会让这一切自行平衡。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殿下似乎忘记了。如今我们大明已经有了土豆,亩产量可达五十石!这次征倭,我们还能带回其他高产作物。到时候推广至全国,不出十年,大多数人至少能解决温饱问题。到那时,就不用这么多人务农了。
这样一来,未来人口增加,那些失去田地的人怎么办?如何维持生活?如果不能妥善安排,恐怕会引起各种不安定因素,甚至导致天下大乱。
因此,对这些人只有一个出路:进入工业和商业领域。
这样不仅能让人吃饱,还能让人富裕起来!
要知道,过去几千年,每个朝代在面临选择时,总是让百姓吃苦受穷,而百姓也默默承受了几千年,毫无怨言,只为了活下去,别无他求。
以前或许没办法惠及百姓,但如今有了土豆,乃至更多高产作物的大明,还让百姓吃苦、贫穷、哭泣,那这些作物还有什么意义呢?”
“过去几千年,都是让百姓吃苦受穷……”朱标听着,思绪有些飘忽。
他的眼神微微恍惚,嘴里低声呢喃。
尽管他未能达到老朱那种与百姓同甘共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