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的惠民公司现在正处在发展阶段。石原还不知道,就在他给黄佳才打电话之前,在杨万里的说服和鼓动下,黄佳才为惠民公司注资二百万,加盟成为惠民公司十大股东之一。杨万里的目标是今年公司拿下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为即将开始的北京五环路工程建设做好充分准备。他要把民营企业办成与国有企业具有同等竞争力的现代化的民营企业。他现在正四处招兵买马,扩大企业经营范围。杨万里深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间竞争,说白了就是对人才的竞争。他坚信一个道理,在人们用金钱衡量一切的时候,金钱的作用就是万能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在国企转型改革之际,用重金将国企中的一些工程技术人才收到自己的麾下。有人说他脑子里进水了,在国企中的一个技术科长月工资不到两千元,到他公司月工资直接就给五千元。他算了一笔账,在国企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分工过细,还往往是两三个人一个岗位,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到他这里是一人多岗,把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给他们五千元只少不多。这叫人尽其才,物有所值。他在华政局技术处当处长时,处里的一个科员叫赵辉的,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刚获取了高级工程师的头衔,就追随杨万里到了惠民公司。杨万里任命他为惠民公司总经理,月薪一万元。工资高出他在科技处时工资的四、五倍,这让国企的同僚们望尘莫及。
杨万里知道了石原让他帮助安排国企下岗工人的意图,他认为机会来了,就说:“大哥,我可以帮助你解决困难,但你要先帮助我解决个困难。今年我公司申请了办理一级资质,就差三名工程师人员的编制就可以达到了条件。你们公司有三名分公司副经理,因你们当时活源不足,来到了我这里工作,现在他们不想回去了,我这里正好也缺人,可是你们公司说什么也不放人,不给办理档案转移手续。大哥,你要把这件事帮我解决了,我至少可以安排你那里三十名工人再就业。一比十,你不吃亏?”
石原知道这档子事。那三个分公司副经理找过公司。当时,总经理陈铁山在外埠主持工作,劳动人事科长请示邓晓光副经理,他做不了主,就来请示石原。石原表示先不办理,等与总经理沟通后在答复他们。后来,他们三人也没有再找公司,石原把这件事情也没有再放心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