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血糖: 黏液蛋白能延缓糖分吸收,多糖成分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补肾:研究显示其提取物能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慢性肾病有益;在生殖方面也有一定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多糖成分能增强免疫功能。
9. 红枣(性温,味甘):
传统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现代验证:
环磷酸腺苷(cAMP)、多糖、黄酮类、三萜类、维生素C(鲜枣含量极高)、铁:核心成分。
补血:富含铁(虽然植物性铁吸收率不如动物性,但在维生素C和有机酸帮助下仍有效),并含促进造血功能的物质(如cAMP)。
抗氧化抗衰老:高含量VC、VE、黄酮类、多糖等,协同清除自由基。
保肝:减轻化学性肝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
镇静安神:其提取物有一定镇静催眠作用,对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有益。
增强免疫、抗疲劳:多糖等成分能增强体力,提高抗应激能力。
10.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传统功效: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现代验证:
皂苷、膳食纤维、钾:重要活性成分。
利尿消肿:皂苷成分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尿排毒;高钾低钠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盐分。临床用于辅助治疗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
调节肠道菌群: 丰富的膳食纤维是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肠道环境。
辅助降脂降压: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钾元素利于维持血压稳定。
抗氧化: 含有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活性。
科学启示:现代研究不仅印证了中医对食材功效的定性描述(如绿豆清热、山楂消脂、薏米祛湿),更深入到分子层面,揭示其活性成分(多糖、皂苷、黄酮、多酚、挥发油等)及其作用机制(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影响代谢酶、作用于受体、调控基因表达等)。这为传统食疗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背书,也为其现代化、精准化应用开辟了道路。现代营养学强调的“全食物摄取”、“植物化学物功能”,与中医“取其气味之全”的理念高度一致。
回归本源的餐桌疗愈学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