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 宜食健脾化痰、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白萝卜、陈皮、荷叶、鲫鱼。忌食肥甘厚味、生冷甜腻,如肥肉、奶油、甜点、冷饮。
实热体质(面红目赤、口苦口臭、便秘尿黄):宜食清热泻火之品。如绿豆、苦瓜、黄瓜、芹菜、金银花茶、绿茶。忌食温热辛辣,如羊肉、狗肉、辣椒、酒、荔枝。
案例点睛: 同为“上火”,一位是实热体质的青壮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可饮绿豆汤、吃苦瓜;而另一位是阴虚火旺的老年人(舌红少苔、脉细数),则需用银耳羹、百合粥滋阴降火。若混淆施膳,效果适得其反。
2. 三因制宜:天时、地利、人和的饮食艺术
因时制宜:顺天时而食
春(生发):肝气旺盛。宜食辛甘发散、疏肝理气之品助阳气生发。如:韭菜、春笋、香椿、荠菜、葱、姜、枸杞叶。略减酸味(酸主收敛)。
夏(暑湿): 心火当令。宜食清淡、清热解暑、利湿之品。如:绿豆、冬瓜、荷叶、西瓜、黄瓜、苦瓜、莲子心(少量)。忌过度寒凉直伤脾阳。
长夏(湿盛):脾胃易困。宜食健脾化湿、芳香醒脾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陈皮、藿香、生姜。忌滋腻碍湿。
秋(燥气):肺气主令。宜食滋阴润燥、生津润肺之品。如:梨、百合、银耳、莲藕、芝麻、蜂蜜、杏仁。忌辛燥伤津。
冬(闭藏): 肾气主令。宜食温补、滋养肾精之品。如:羊肉、核桃、栗子、黑豆、黑芝麻、枸杞子、桂圆肉。忌生冷耗阳。
因地制宜:依水土而养
东南沿海湿热: 饮食偏清淡,多利湿清热之品(如汤羹、鱼虾、瓜果),少用燥热助湿之物(如辣椒、肥肉)。
西北高原寒冷干燥:饮食偏温热滋润,常用牛羊肉、乳制品、根茎类蔬菜(如土豆、萝卜)及温热调料(如花椒、姜、蒜),以御寒固表。
西南多湿瘴:喜食辛辣(如花椒、辣椒)、发酵物(如酸菜、豆豉)、药食同源香料(如草果、砂仁),以化湿散寒、辟秽解毒。
因人制宜:量体而裁衣
年龄: 小儿“脾常不足”,宜易消化、营养均衡,忌生冷滋腻;老人脏腑功能衰退,宜温软清淡、补肾健脾;青壮年根据体质调整。
性别: 女性经、孕、产、乳期,需侧重补血养阴、调理气血(如经期后喝红糖姜枣茶,孕期注意健脾安胎食物)。
本小章还未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