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了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初期阶段,患者可能出现大量出汗、面色潮红或苍白、心跳加快但弱、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这时体温可能已经升高,但还未达到危险水平。张大爷当天连续输棋,正是大脑功能受影响的早期表现。
随着病情发展,更危险的信号会出现:皮肤变得干燥发热(这是因为汗腺已经衰竭停止工作)、意识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言语不清、定向力障碍)、抽搐甚至昏迷。这时患者体温往往已超过40℃,必须立即送医。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老年人和儿童的热射病症状可能不典型。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和基础疾病影响,可能没有明显口渴或不适感;儿童则可能表现为异常安静或烦躁哭闹。我曾接诊过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人发现他"今天特别安静"送来医院,一测体温已达41℃,所幸抢救及时。
体温计是识别热射病的重要工具,但要注意测量方法。普通腋下体温可能无法反映真实的核心体温,在怀疑热射病时,应尽量测量耳温或肛温。如果腋温已达39℃,实际核心温度可能更高。
三、预防热射病:构建三道防护网
预防热射病需要构建三道防护网:环境调节、个体防护和社区互助。只有三管齐下,才能有效抵御这个"隐形杀手"的侵袭。
第一道网:打造清凉生活环境
居家环境调节是基础。许多老年人为了"省电"或"耐热锻炼"而不用空调,这是极其危险的做法。建议在高温天气保持室内温度在26-28℃之间,不一定需要全天开空调,可在早晚通风,中午至下午高温时段使用。若实在不愿用空调,至少要保持电扇运转和空气流通。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如低于24℃),这样不仅浪费能源,还会增加进出房间时的温差冲击。我的邻居李教授就有一套"梯度降温法":室外38℃时,空调先设29℃,半小时后调至28℃,再半小时至27℃,让身体平缓适应。
对于必须外出的人群,要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若必须外出,应选择阴凉路线,佩戴遮阳帽和太阳镜,穿着宽松、浅色、透气的棉麻衣物。记得2018年那个外卖小哥的热射病案例吗?他就是因为在午后最热时段连续工作5小时未休息而倒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道网:科学补水与营养
水是天然的"解热药",但喝水有讲究。高温天气下,成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