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个“世界地图”,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社会的版本了,堪称这个时代最为精确的全球海图。
“陛下,哥伦布已经开辟美洲航线四年了,但是欧洲人尚未深入美洲的腹地。”
——为了便于沟通,施宗义干脆把整个世界的大致情况都和霓裳公主、弘治皇帝说了一下。
并且,他正在着手雕刻制作一个“地球仪”,是在一截三人合抱的大木头上面雕刻。
因为施宗义只是业余时间随意的雕刻一下,所以那个“地球仪”还只完成了十分之一。
施宗义用一个“指挥棒”在舆图上的加勒比海地带虚画了一个圈:
“如今,番薯、玉米、土豆等作物仍未被系统性地开发、传播,此乃天赐良机也!”
弘治皇帝凝视着舆图上完全陌生的大陆,眉头紧锁:
“先生所言极是,但是郑和之后又有何人能担此重任?船队又如何抵达万里之外?”
对于这些事情施宗义早有筹谋,他不疾不徐地沉声说道:
“臣以为,对于这个事情,咱们可以三管齐下。”
他指向舆图上曲曲折折的航线:
“其一,派遣出一支精锐船队潜伏在大西洋,截击往来的商船。”
“这样做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顺利得手的话就可以迅速地获取作物样本。”
“这个任务非常重要,必须胆色过人的大将才能胜任,臣举荐福建卫所游击将军陈海。”
“陈海出身渔家,熟稔南洋航道,去年更是率领船队击溃过倭寇,兼具航海经验与作战谋略。”
——有了暗部精英的“天罗地网”监察天下,施宗义对于明国疆域之内的许多事情都了如指掌。
“其二,咱们还可以组建远航船队直抵美洲境内。”
施宗义顺手铺开了舆图边角的造船图纸:
“初步的远航方案为:以郑和宝船为蓝本改良船体,加装新式龙骨与可调节的风帆。”
“此行程需要精准导航,臣拟调钦天监博士林宇随行,他精研天文历法,能以星辰定位。”
“另外,鸿胪寺少卿王瑞通番语、善周旋,可以应对原住民与欧洲殖民者。”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第三条路……”
施宗义指着舆图上面未被欧洲人标记的美洲东海岸地域:
“咱们还可以利用原住民贸易网络,以瓷器、铁器、丝绸等商品作为敲门砖,沿着港口深入内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