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每周三天。"阿依莎仿佛听见我的心声,"其余时间在山寨学银匠和蜂舞。"
蜜儿在睡梦中咕哝:"银、蜜..."小手无意识地在空中画着蜂巢纹路。
【县城幼儿园·文化碰撞】
彩虹班教室门口,我第三次帮蜜儿整理衣领。她今天穿着特别定制的园服——汉族制式的天蓝色连衣裙,领口却绣着哈尼族银泡纹,一动就闪出细碎的光。
"爸爸,蜂。"蜜儿突然拽我手指向窗外。顺着她视线,我竟真看见几只野蜂在槐花丛忙碌。自打进幼儿园,小家伙对蜂类的敏感度不降反增,上周甚至从三十个小朋友里准确找出哪个吃了槐花蜜早餐。
"蜜儿爸爸!"班主任林老师小跑过来,"今天的'展示与讲述'..."她欲言又止地看着蜜儿怀里的"展示品"——扎戈大叔特制的微型银蜂箱,里面真有两只昏昏欲睡的工蜂在透明观察格里。
我正想解释,教室里突然爆发惊叹。蜜儿不知何时溜了进去,正把银蜂箱放在投影仪下。放大二十倍的蜂影投在白墙上,她手持银簪指点着讲解:"蜂爷爷说...六边形最省料!"
满屋四岁小孩齐声哇了出来。更绝的是,蜜儿突然哼起扎戈大叔的打银歌,小手有节奏地敲击蜂箱。金属共鸣声中,那两只工蜂竟真的开始表演"清洁舞"!
林老师眼镜滑到鼻尖:"这...这算自然科学还是民间艺术?"
回家路上,蜜儿在摩托车后座颠成了欢快的小蜜蜂。等红灯时,她突然凑到我耳边:"林老师像侦察蜂。"
"嗯?"
"王阿姨像...像护巢蜂!"她兴奋地比划着保育员的围裙。我这才意识到,小家伙正用蜂群角色理解人类社会——就像用哈尼语的韵律拆分普通话的声调。
竹楼前停着辆陌生轿车。车门开时,我母亲的白大褂和扎戈大叔的银匠服同时闯入视线。两人中间站着位穿苗绣马甲的老太太,胸前的银项圈亮得晃眼。
"语言专家。"阿依莎小声说,"妈请来给蜜儿做双语评估的。"
蜜儿却已经欢呼着扑向那位"银项圈奶奶"。更惊人的是,她开口就是流利的哈尼语问候,紧接着切换成普通话:"您项圈上有...有二十七个蜂巢纹!"
三位老人同时僵住。扎戈大叔的银烟袋咚地砸在脚背上,我母亲的听诊器滑出白大褂口袋,而那位苗族专家慢慢蹲下身,项圈上的银铃和蜜儿衣领的银泡响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