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知识,对晚上宿舍温暖的环境充满了期待。带着这些美好的想象,九月渐渐进入了梦乡。
下午是普通话课,大一新生们都聚集在教室里。给九月她们上课的老师可不简单,他是普通话考核评委之一,还参与编辑了普通话教材。九月满心期待又有些紧张,她知道自己作为南方人,普通话发音可能存在不少问题,害怕在课堂上出丑。
很多同学的发音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洋相百出。比如,有的同学平翘舌不分,把“四”说成“十”,把“老师”说成“老西”;有的同学 n 和 l 不分,“牛奶”说成“流来”;还有的同学 f 和 h 不分,“飞机”说成“灰机”;前后鼻音不分的情况更是普遍,“亲近”说成“青近”……
老师耐心地听着同学们的朗读,一一指出大家存在的问题。没等九月开口,教授一眼就看出九月来自的省份,毕竟很多人都说他们的口音太有特点了。更有趣的是,教授一开始还把九月说成是少数民族的呢!可九月真的是地地道道的汉族,家里一个少数民族也没有。
九月发现,北方人的普通话确实比南方人要标准一点,但每个省份都有自己读得不标准的发音。老师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他教同学们如何正确区分平翘舌音,通过练习绕口令,让大家感受舌头的不同位置和发音方法。“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练习绕口令的声音,有的同学说得顺畅流利,有的同学却结结巴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对于 n 和 l 不分的问题,老师让同学们把手放在鼻子上,感受发音时鼻腔的震动,以此来辨别两者的差异;在纠正 f 和 h 的发音时,老师让同学们观察自己的口型,强调上齿轻触下唇的动作。老师还会走到同学们身边,亲自纠正大家的发音姿势,手把手地指导。
在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下,同学们都学得十分认真。大家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发音,互相纠正错误,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有时候,教授也会让同学们展示一下家乡的方言。九月所在省份的同学说起方言来,那独特的语调、有趣的词汇,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比如,一句简单的问候语,用家乡方言说出来,就变得韵味十足,和普通话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
而北方同学的方言,对于九月来说,也是充满了新鲜感,她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领略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她认真地听着同学们说着各自的方言,还时不时跟着学上几句,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