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姓。耶律洪基以这里为基地,跟耶律重元争立五年,已经油尽灯枯。接着被强行签军,强征粮草,还有多少人能活下来?
感叹了一会,杜中宵对赵祯道:“陛下去幽州,随军要多带些粮食。沿途必设粥棚,让百姓能够裹腹。此是圣德,让他们知道,从此之后不是契丹人,而是宋人了。”
宋庠道:“这又有何难?便如到灾区去体察民情一般,让百姓感恩就是了。”
杜中宵笑道:“大致相差不多吧。说实话,现在的幽州,确实跟灾区相差不多。几座大城,这些日子都设了粥棚,聚集了不少人。”
赵祯道:“若是如此,便就在幽州招些人为厢兵,朝廷供给衣食,岂不是好?”
杜中宵一时怔住。这个宋朝的习惯,自己到现在还不习惯。有了灾民,救灾就是了,动不动招入军中做什么。参军总是要占名额的,军队员额又不是无限膨胀,到了最后全是灾民,真正要打仗做事的军人哪里去找呢?只是摇了摇头,不同意如此。
议罢了战事,赵祯先离去,杜中宵和韩琦、宋庠和富弼坐在那里,说些闲话。
韩琦道:“适才听太尉的意思,幽州现在情况很惨。此次契丹南下,对民间破坏这么重吗?”
杜中宵道:“四十万大军,加上四十万签军,八十万张口,幽州怎么够吃?很早之前,幽州的百姓连粮种都被收走了。大军北上,听说许多地方的百姓,已经一个月没有粮食到肚里了。看不过眼,用军粮煮了些弱发给他们,许多人在那里哭泣,感念朝廷圣德。”
韩琦摇了摇头:“百姓如此难挨,契丹还要兴大军南下,最后成了这个样子,图个什么?”
杜中宵道:“对契丹皇帝来讲,这些百姓,只是提供赋税而已。他们到底什么样子,怎么会放在心上?而且他们没有想到,本朝会坚壁清野,一粒粮食都抢不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