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还记得呢,上个月在联合国的文化论坛上,汤姆举着“抵制全球同质化”的标语就冲到台上去了,被安保架走的时候还在大喊:“音乐应该是每个国家的私有物!”
“我要见他。”胡逸冷不丁地开了口。
大卫手里的咖啡杯“哐当”一下磕在了杯垫上,他瞪大了眼睛说道:“你是不是脑子坏掉了?那家伙上个月才在布鲁塞尔把中非联合音乐会的舞台给砸了呀!”
“正因为这样,他才会清楚,砸舞台的人最害怕啥。”胡逸走到衣柜前,翻出一件沾满灰尘的深棕色夹克。这夹克还是他跑商演的时候穿的呢,衣领子上还残留着某场婚礼上玫瑰的香味。胡逸一边穿上夹克一边说:“帮我约一下他,就跟他讲有个独立制片人打算拍一部关于‘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纪录片,需要找个有极端观点的人来当代表。”
咖啡馆躲在老城区的石板巷子里,门牌号是用手写在一块已经褪色的木牌上的。
胡逸推开门的时候,铃兰的香味和现磨咖啡的苦味一下子冲进鼻子里。在最里面的卡座上,有个穿着黑色皮夹克的男人正用手指关节敲打着桌面,敲出的节奏是《马赛曲》的前半段。
“胡先生啊。”汤姆抬起头来,他的瞳孔是那种像冰碴子一样的灰蓝色,他似笑非笑地说:“真没想到您这位歌王居然肯纡尊降贵来当‘独立制片人’呢。”
胡逸在他对面坐了下来,椅子腿从地上的碎木屑上碾过,发出轻微的声响。他说:“我更想当个记录者。”说着,他把微型录音笔悄悄塞进了袖口,那金属外壳贴在皮肤上,就像一块烧得通红的炭火似的。他紧接着问道:“您之前说音乐是武器,能详细说说吗?”
汤姆的手指突然就停住不动了。
他从皮夹子里抽出一张照片,然后推了过来。在那张已经褪色的老照片里,有个穿着民族服饰的女孩正在弹鲁特琴,照片的背景是浓烟滚滚的一片废墟。“看,这是我妹妹。2025年美军轰炸拉卡那时候啊,她琴箱里还藏着半本《一千零一夜》呢。”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拇指轻轻摩挲着照片的边缘,“后来我在难民营听到美国说唱,他们管这叫‘文化输出’。”
胡逸听了,只觉得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似的。
他一下子就想起系统面板上那个还没完成的任务“拆不垮的桥”,就在这一瞬间,这个任务好像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意义。那些被战火给毁掉的琴啊,还有被偏见弄得变了味的旋律,得有人把这些破碎的东西重新拼凑起来才行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