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总敲了敲桌子问:“还有别的情况吗?”
“还有这个呢。”胡逸打了个响指,会议室的门就被推开了,两个背着画夹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女孩把设计图举起来,图上画着一棵树,这树是用旧吉他弦、CD碎片还有废弃的麦克风组成的,树枝中间还挂着小音箱呢,“这是本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名字叫‘声音的年轮’。”活动现场打算弄个展览区,到时候啊,观众能把想跟大自然说的话录到音箱里头。这些录好的声音呢,会被整成一个合辑,之后刻成那种可降解的环保CD。
“那得花多少钱啊?”孙总立马就问了。
“您和李总一人出百分之三十,我工作室出百分之四十。”胡逸把手一摊,“不过展览区所有的装置都会印上你们两家的logo,短视频里也会给足镜头展示的。
更关键的是——”他眼睛扫了扫这俩人,“当观众拿着手机拍这些装置的时候,他们的朋友圈那可就是免费的广告位啊。”
会议室一下子安静了一小会儿。
孙总伸手去拿烟盒,想了想又放下了,李先生呢,眼睛就盯着设计图上的小音箱,都看入神了。
就在这时候,小周的手机“叮咚”一声有提示音了,他低头瞅了一眼,突然就笑起来了:“胡老师,林晓雨的粉丝群里有人在组织‘带薄荷去现场’呢,说要把薄荷叶子夹在歌单里当书签,还说‘薄荷的香味和自然的歌最配了’。”
“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啊。”胡逸站起来,把活动流程表推到他俩面前,“咱不是靠那种顶级流量来撑场面,是要让每个观众都感觉自己是这个活动的一份子。
等他们带着薄荷,带着录好的声音,再带着投票选出来的歌离开的时候,这些就都变成活的宣传工具了。”
孙总盯着流程表看了有五分钟,突然伸手搭在胡逸的肩膀上:“行,这一回我信你。”“要是这热度起不来啊——”
“我自己掏腰包,给您补上三倍的推广费!”胡逸直接打断他的话,眼睛里透着一股特别坚定的劲儿。
李先生也乐了:“我这边呢,再添十个包场的名额。就冲着这些歌手背后的故事,我那些客户里的宝妈群肯定会捧场的。”
接下来的这二十四个小时啊,整个团队就跟那种上足了劲儿的发条钟似的,忙得停不下来。
小周他们那个创作团队熬了一整个通宵来剪视频呢。展览区那边的艺术家也没闲着,在现场叮叮当当地忙活着。绿芽乐队带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