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二帝姬簪着金丝竹节钗,除此外并无太过招摇的装饰,看着着实是个沉稳的性子,说话慢条斯理。
\n
她道:“闻得皇长姐来校场省视,我也邀小姑姑来此一观。说来惭愧,我到底不如皇长姐关心军务,白长这么大,这校场竟是头一回来。”
\n
大帝姬听得挑起了眉毛。
\n
沈知书挂上了谢瑾的肩,在她耳畔说小话:“你可有闻得这大帝姬同二帝姬关系如何?”
\n
谢瑾轻声道:“外头看来倒是极好,老大怜爱妹妹,老二关心姐姐。只是用脚趾头想一想就知不可能的事,且不说她俩,便是她俩麾下的官员已然斗得水深火热,今儿你弹劾我明儿我弹劾你。”
\n
“我想也是。”沈知书点点头。
\n
她这边说着话,目光却悄无声息地转向了另一侧。
\n
长公主正握着栏杆往下看,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视察的样子。
\n
她看着看着,问出了同沈知书方才一样的问题:“这批兵何时入的营?”
\n
校尉忙不迭将方才的说辞再度同长公主讲了一番。
\n
“谁人下的令?”长公主问。
\n
校尉陪笑道:“陈都尉。”
\n
长公主眯起了眼,蓦地转过身,语气淡然无波,听不出情绪:“本殿竟不知这军营已是陈都尉做主。”
\n
校尉点头哈腰地说:“做主可万万不敢当,只是……这陈都尉管着十三至十七营,确有调配兵员的权力。”
\n
长公主又蹙眉看了一阵兵员操练,像是终于忍不了了,几息后下了论断:“这批兵明儿仍迁回十七营,陈都尉若仍执意将这批兵留在十三营,或是有非留不可的缘由的,让她当面至我府上陈明因果。”
\n
“这……”校尉面露难色。
\n
长公主淡淡瞥过去:“怎么,我说的不够明白?”
\n
“不敢。”
\n
长公主轻轻颔首:“我知你顾虑,我原无权调配京兵。然你们也知我与皇上同心同德,我的意思即皇上的意思。迁兵后,所有后果由我一力承担,若有异议,大可至皇上跟前弹劾我。明天我仍来此勘察,十三营不许出现新兵。”
\n
校尉点头称是,心内泛起一阵嘀咕。
\n
试问这官场中谁不知淮安长公主同皇上走得近?上任皇帝过世得早,皇上将当时年仅五岁的长公主接入养心殿,单独给她隔了一间房,饮食起居亲自照料,淮安说东她便不说西,将淮安养成了紫禁城第二位主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