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但明显没毕业。当河西走廊遭遇严重“经济危机”(饥荒)时,他的解决方案是:勒紧裤腰带,大家一起减薪!(“百僚减俸”)想法是好的,但问题是,他只盯着“员工”(官僚)那点工资,对“股东”(地方豪强、部落酋长)们疯狂压榨“基层员工”(百姓)的行为视而不见!这简直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这种“管理混乱”、“分配不公”的隐患,就像埋在公司地下的雷,迟早要炸。
四、 黄昏狗血剧:猜忌、暴虐与“吕家班”的团灭序曲
晚年的吕光,仿佛被“更年期+权力焦虑症”双重暴击,画风突变。当年那个英明神武、豪气干云的“西域战神”,变成了一个疑神疑鬼、暴躁易怒的“凉州老头”。
公元399年,吕光病倒了,病得还不轻。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极其诡异的事——“龙现于殿”!姑臧皇宫里据说出现了“龙”的影子(大概率是光线折射或者集体癔症)。这本可以解读为“祥瑞”(老板是真龙天子啊!),但病榻上的吕光,脑子可能烧糊涂了,或者被“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念头占据,硬是觉得这是“凶兆”!为了“驱邪”,他干了件极其脑残且残忍的事——把两位位高权重、可能只是长得有点“方”或者平时提过不同意见的大臣,尚书沮渠罗仇和三河太守沮渠麹粥(他们是叔侄,卢水胡沮渠部首领),给咔嚓了!
这一刀下去,捅了超级马蜂窝! 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那可是个狠角色!叔叔和堂兄无辜被杀,这血海深仇不报还是人?沮渠蒙逊立刻拉起自家部落的兄弟,振臂一呼:“吕光老贼无道!反他娘的!” 卢水胡部族群起响应,后凉境内最大的叛乱爆发了!吕光辛苦维持的局面,被自己亲手点燃的这把猜忌之火,烧出了第一个大窟窿。
更狗血的还在后面——家庭伦理大悲剧! 吕光临终前,大概是想搞个“平稳交接”,安排太子吕绍继位(正牌接班人),让庶长子吕纂(最能打但出身差点)和次子吕弘(另一个儿子)当“辅政大臣”(类似托孤)。
剧本写得好,奈何演员不按词来啊!吕光这边刚咽气,棺材板估计还没钉严实,大儿子吕纂就上演了“权力的游戏凉州版”。他仗着自己手握兵权,直接发动政变,逼死了刚上岗的弟弟皇帝吕绍。吕光精心设计的“兄友弟恭、共同辅政”的和谐画面,瞬间碎了一地。
篡位成功的吕纂,大概觉得江山来得太容易,彻底放飞自我。当上皇帝后,本职工作(治理国家)基本摸鱼,副业(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