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次规模罕见的人口大移动,宛如一股移动的洪流,深刻影响着北中国政治版图的拼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内耗加速的“金牌催化剂”: 然而,慕容恒在权力斗争中的一系列“骚操作”,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打着“维护慕容正统”的旗号,却在短短一年内(主要在386年)像走马灯一样更换老板:干掉段随(非慕容),立慕容顗;慕容顗被弟弟杀了,他又立慕容瑶;结果慕容瑶众叛亲离,被慕容永干掉。这种疯狂到近乎儿戏的废立频率(段随→慕容顗→慕容瑶,再加上慕容冲被杀和后来慕容永立的慕容忠、自己称帝,西燕一年内经历了六位君主!),在世界历史上都堪称“奇迹”(反面教材那种)。每一次废立都伴随着血腥清洗、人心离散和力量损耗。慕容恒自己深陷与弟弟慕容韬的内斗,更是将西燕本就脆弱的力量撕扯得七零八落。他就像一个在火药桶旁玩火的熊孩子,亲手点燃了西燕内部自爆的引信。这种近乎自杀式的内耗,极大透支了西燕的统治根基和凝聚力,使得这个政权从建立之初就元气大伤,先天不足。最终,仅仅在慕容恒消失八年后(394年),这个短命王朝就被后燕慕容垂轻松收割,成了十六国历史上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连一向克制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都忍不住吐槽:“鲜卑内乱,自相鱼肉,未有若此之甚者!”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鲜卑人自己搞自己,乱成一锅粥,没见过乱成西燕这样的!慕容恒绝对要为此负主要责任。
五、慕容恒其人:权力迷局中的迷失者
回望慕容恒的官职——尚书左仆射(政府二把手,副丞相)、护军将军(禁军统帅),他无疑是西燕宗室势力中的核心代表,手握军政大权,起点相当高。按说,他本应成为稳定局势、凝聚力量的关键人物。
然而,在群雄并起、朝不保夕的乱世修罗场里,慕容恒暴露了他的致命短板。
精于权谋,疏于战略: 他搞政变、换皇帝、玩政治手腕很溜,反应快,下手狠。但在关乎政权生存发展的长远战略上,他似乎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执行。东迁是步好棋,但在执行过程中,他完全被权力斗争裹挟,未能有效整合力量、稳定局面。
热衷废立,短于整合: 他似乎陷入了“为拥立而拥立”的怪圈。以为换上一个有“正统”血统的傀儡,就能号令天下。殊不知,在刀把子说话的年代,“正统”光环在连续的背叛和失败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他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