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推举”出来的(还是踩着好几任宗室尸体上位的),血统上只是慕容氏的旁支。而关东的慕容垂,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儿子,根正苗红的嫡系宗王,建立的后燕政权实力强大,名正言顺。慕容永深知,只要慕容皝和慕容儁的子孙还在世上,尤其还在自己境内,就是对他皇位最大的威胁。为了消除后患,慕容永做了一件极其残忍、令人发指的事情——下令将境内所有慕容皝和慕容儁的子孙,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诛杀! 史书用冰冷的四个字记载了这场屠杀:“男女无遗”。这血腥的一幕,彻底暴露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为他日后的败亡埋下了仇恨和道德破产的种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七、战略昏招:坐视翟钊,寒透人心
慕容永的另一个重大失误,发生在对外战略上。公元392年,盘踞在黄河南岸滑台(今河南滑县)一带的丁零人首领翟钊(翟辽之子),遭到了后燕战神慕容垂的猛烈进攻。翟钊顶不住了,火速派人向西边的慕容永求救。唇亡齿寒的道理,小学生都懂。慕容永的谋臣,尚书郎张腾(一说鲍遵)看得非常清楚,献上了一条绝妙的疑兵之计:老大,咱不用真跟慕容垂拼命!您赶紧发兵,在靠近后燕边境的地方扎营,白天多插旌旗,晚上多点篝火,搞得声势浩大,让慕容垂以为咱们西燕主力来援了!他后方不稳,肯定不敢全力打翟钊,说不定就退兵了!这样咱既救了翟钊,牵制了慕容垂,又不用真打,多划算!
这计策简直是为慕容永量身定做的“空城计”升级版,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然而,关键时刻,慕容永却犯了致命的犹豫和短视。他可能害怕激怒慕容垂,可能舍不得消耗实力,也可能对翟钊这个反复无常的丁零首领没啥好感。总之,他拒绝了张腾的妙计,选择了最糟糕的方案——按兵不动,袖手旁观!
结果毫无悬念。没有后顾之忧的慕容垂,集中兵力,很快就击溃了孤立无援的翟钊。翟钊狼狈不堪,只身匹马逃到了长子,投奔见死不救的慕容永。
慕容永此时的表现,堪称“厚黑学反面教材”。他先是假惺惺地封翟钊为“车骑大将军、东郡王”,给足了面子。但仅仅过了一年,到了公元393年,慕容永就找了个借口(比如“心怀怨望”、“图谋不轨”之类的万能罪名),把翟钊给杀了!这一系列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见死不救”加“过河拆桥”。天下英雄和周边势力看在眼里,心都凉了半截:跟着这样的老大,能有好下场?慕容永的声望和信誉,在道义上彻底破产,彻底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