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后秦或北魏。慕容超看似以雷霆手段清洗了“反对派”,暂时坐稳了CEO宝座。但实际上呢?他这是挥刀自宫!南燕的核心管理层和骨干团队瞬间分崩离析,公司元气大伤,离“破产保护”又近了一大步。
五、历史罗生门:悲情忠臣?还是野心赌徒?(老板,你怎么看?)
封嵩这个人,盖棺定论了吗?没有!历史对他的评价,就像一千个人眼中的哈姆雷特,充满了争议和迷雾。他到底是忧国忧民、不惜以身犯险的“悲情忠臣”?还是见风使舵、伺机夺权的“野心赌徒”?
《晋书》的“美颜滤镜”: 唐代官方出品的《晋书·慕容超载记》,给封嵩、慕容法等人打上了一层厚厚的“忠义”滤镜。它将这场叛乱,主要归咎于慕容超的“昏聩无道”和“宠信奸佞”(公孙五楼)。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忠臣”反抗“昏君”的同情和惋惜,就差没给封嵩颁发一个“年度感动南燕忠臣奖”了。这种叙述,成功地把封嵩塑造成了一个“眼看公司要完,挺身而出却惨遭迫害”的悲情英雄。
现代视角的“祛魅解读”: 当代的历史“侦探”们,拿着“权力博弈”的放大镜,仔细审视这段公案,看到了更复杂、更现实的动机。慕容德这位“定海神针”一死,留下的权力真空比黑洞还大。慕容超这个“空降兵”,根基浅得像浮萍,他继位的“合法性文件”(遗诏)本身就受到慕容法等“皇叔”级人物的质疑。封嵩作为前朝核心高管(尚书左仆射),嗅觉何其敏锐?他难道嗅不到这空气中弥漫的“权力重组”的诱人香气?他与慕容法结盟,固然有对慕容超-公孙五楼团队“瞎指挥”、“败家”的强烈不满(这是真的),但更深层的驱动力,恐怕是想借新君立足未稳之机,通过这场“政变”,在新一轮的“股权分配”(权力格局)中攫取更大的份额,甚至成为幕后真正的“操盘手”!他试图拉段太后下水的操作,更暴露了其政治手腕的功利性和算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达成目的。这哪里是纯粹的“忠义”?分明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权力赌博!
或许,真相就像一碗“老坛酸菜牛肉面”——又酸又辣还有点复杂。封嵩对慕容超统治的忧虑和不满,绝对是真实的、发自肺腑的(眼看着公司要黄,老员工能不着急?)。但他的行动,也必然夹杂着个人权位失落的巨大愤懑(从二把手变透明人,谁受得了?),以及对权力再分配的勃勃野心(万一成功了呢?)。在十六国那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职场生存率堪比鱿鱼游戏的残酷年代,纯粹的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