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眼看赵云连连避让,俨然招架不住,荀柔一招手将阿义招来身边。
\n
半月来,他和小孩起卧一室,日日不离,已十分亲近,如今一招,小孩就急急跑至他身旁。
\n
这一打岔,方才节奏就断了。
\n
刘备知机,两句话收尾,二人各归席位。
\n
荀柔执勺给刘备盏中添满,“这些年不见,不知涿侯子息如何?”
\n
这就很有话说。
\n
与历史相比,如今刘备子息甚蘩,五儿四女,瓜瓞绵绵。
\n
自然聊起孩子教育,荀柔就提到带阿义回长安后,要为小孩延师。
\n
“……开蒙未必名师,但品行端正才好,以免引上歧途。”
\n
又说,赵云是孩子的恩人,有此缘分,要一同去长安。
\n
“太尉所言甚是。”刘备连连点头道,满脸感动,“有太尉为此子如此打算,想来伯安兄在天之灵,也必深感欣慰。”
\n
又两日,荀柔一行跟着刘备至涿郡,祭拜了刘虞之墓,阿义祭以冢子典仪。
\n
刘备又引来两个老仆,道是当年刘虞府中下人,两人当场认了阿义为主,表示愿随东归。
\n
荀柔接下了人,对这番结果满意。
\n
他带阿义北上的两个目的,俱已达成。
\n
其一,落实阿义为刘虞之子的身份,得要有刘姓宗亲,而刘备作为事件当事人,当然更有说服力。
\n
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