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结滚动,几十年的人生里首次尝到春风得意的滋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清楚记得和胡为民签约前的那次会议上,当自己说出"印数稿酬万册5%加首印十万"时,会议室骤然凝固的空气。
“《孩子王》大卖,让老卫在同行面前挣足了面子。加上你是慧眼识珠的伯乐,老卫觉得是时候给你加担子了。”秦昭阳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笑着道。
“主编,具体这个担子有多重?”
“编辑室副主任,这个担子能担得起吗?”
“定不负总编和主编厚望!”朱盛昌声音微微发颤。
秦昭阳的话让他振奋不已。
比秦昭阳和卫总编年轻十余岁的朱盛昌,已是资深编辑。
从《中南工人报》记者到《工人日报》编辑,再到人文社编辑组长,他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更是《当代》创刊元老之一。
如今晋升副主任,无疑为他打开了通往主编之门的通道。
多年耕耘,终见曙光。
“老朱,依你看,《孩子王》最终能卖多少?”
朱盛昌道:“百万册不在话下,只是时间问题。”
“百万级销量的严肃文学作家,他还这么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啊!”秦昭阳感慨道。
朱盛昌点头道:“有些人天生就是当作家的料,胡为民便是如此。”
秦昭阳若有所思:“《燕京文艺》因他销量暴涨,《孩子王》又创奇迹。我倒要看看,他的新作《芳华》能在《当代》掀起多大风浪。”
“《芳华》的质量毋庸置疑”朱盛昌谨慎道,“唯一需要观察的,是读者对这类题材的接受程度。”
秦昭阳有些苦恼:“唉,这个小胡好是好,就是盯着的人太多了。”
“他是年轻作家中少有能保证销量的作者,大家对他关注高也是正常的。”
“老朱,你和胡为民关系不错,继续保持下去,就算不能拿下他接下来的所有小说,只要保持有好关系,咱们总不会亏的。”
“我明白了,主编。”
秦昭阳走后,朱盛昌兴奋地捏紧拳头。
他恨不得立刻跑去找胡为民,向他约稿。
朱盛昌可是知道,胡为民最近正在创作一部历史小说。
听说这部小说是以秦国统一六国为主线,对标的是姚雪银的《李自成》。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