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报告用红框标出,姓名处分别是王女士、张伯等熟悉的名字,“这6名客户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为保守型,却被勾选为进取型,且修改时间均在认购前15分钟内——陈总,您是否记得2023年9月的销售会议,您说过‘必要时可以协助客户调整测评结果’?”
陈默的袖扣突然卡住,焊点处传来轻微的刺痛。他想起那天的场景: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他站在白板前,用红色马克笔写下“生存需要”四个大字,法务总监王雅欲言又止,最终沉默。“那只是话术培训的口误,”李昊试图辩解,“不构成系统性指示。”
“传证人王璐出庭。”张维的声音像一把利刃,刺破会议室的烟雾。
理财顾问王璐走上证人席,白色衬衫下摆被她绞成麻花状,指甲缝里还留着昨天整理文件时的蓝黑墨水渍。她的目光扫过陈默,迅速移开,仿佛在躲避一只猛兽。“公司实行末位淘汰制,”她的声音颤抖,“每月至少促成500万销售,否则扣发奖金、公开批评...我不得不修改测评结果,把保守型客户改成进取型。但我不知道会导致客户爆仓,他们都是我的邻居、朋友,有的还参加过我孩子的满月酒...”
陈默闭了闭眼,想起王璐入职时的场景:她穿着白色衬衫,捧着笔记本,眼神清澈地说“想帮普通人做好理财”。他亲自培训她如何“用真诚打动客户”,示范如何在介绍收益时提高声调,在提及风险时降低音量。“证人与我方存在劳动纠纷,”李昊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其证言可能存在报复性陈述,可信度存疑。”
“反对!”张维厉声打断,“仲裁庭已确认王璐未被胁迫,且其提供的修改记录与后台数据一致,包括IP地址、操作时间戳——这些证据形成完整链条,足以证明贵司系统性欺诈。”
下午三点,法官扶了扶眼镜,镜片反光遮住眼神,像极了资本市场的莫测高深:“本案核心在于销售过程是否构成欺诈,以及风险揭示是否充分。被告方是否愿意提供雪球产品的对冲交易明细?”
“交易明细涉及商业机密,”李昊回应,声音里带着一丝紧张,手指在文件上快速翻动,“但我方可以出示普华永道的第三方审计报告,证明操作合规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维冷笑,从文件袋中抽出一份传真,啪地拍在展示台上:“报告第47页显示,贵司在敲入当日未足额对冲,实际对冲比例仅30%——请问陈总,您当时在做什么?是否在挪用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