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预期的蝴蝶效应》
住建部官网的直播画面在十点整准时跳转为会议室全景,陈默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通达信软件同步弹出“保障房”概念板块。周远山的钢笔尖敲在打印出来的国芯科技研报上,纸面发出清脆的响声:“他们第三季度的智能建造设备供货清单里,中筑智能、北方装配、华东建工,全是保障房建设名录里的A类供应商。”
“老张,拉冀东水泥2022年的订单数据。”陈默在K线图上画出黄金分割线,0.618位置恰好对应去年保障房开工潮时的股价高点,“保障房开工面积每增加10%,水泥股的超额收益能达到15%——这是2019年基建周期的统计规律。”
老张的显示器传来Excel表格的滑动声:“最新调研纪要显示,冀东Q3保障房订单占比25%,但唐山厂区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到90%。”他推了推眼镜,屏幕上弹出三张对比图,“熟料库存周转天数从60天降到45天,应收账款周转却慢了15天。”
周远山从文件柜抽出2019年的基建行情手册,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当年的交割单:“政策预期发酵期,建材股通常领先REITs板块15个交易日。”他用红笔圈出时间轴上的两个节点,“但2020年棚改货币化那次,审批延期导致行情提前结束——业绩验证期才是关键。”
陈默在操盘日志上写下“事件驱动四阶段”,钢笔尖在“预期发酵”后面画了个着重号:当前阶段的核心矛盾是政策落地节奏与市场定价的时间差。目光落在冀东水泥的周线图,MACD金叉已经持续12个交易日,红色量能柱正在温和放大。
直播间里,住建部官员正在解读REITs试点扩围细则,陈默的鼠标突然滑向保障房REITs(代码)的F10页面。资产负债表显示底层资产负债率65%,比行业均值高出10个百分点,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桌面——这个细节在昨天的行业报告里被轻描淡写地带过。
“14:00有水泥板块的机构调研电话会。”周远山的手指划过手机屏幕,“国泰君安的基建团队刚把保障房开工预期从180万套上调到220万套。”话音未落,冀东水泥的股价突然拉升,买一队列瞬间堆积起5万手买单,10:47分触及涨停板,带动整个建材板块上涨3.2%。
“触发跨品种策略。”陈默果断点击鼠标,交易界面弹出两笔委托:买入50万股冀东水泥,同时做多100万份保障房REITs。老张的风险提示几乎同时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