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钠回升至132mmol/L。苏怀瑾在病历本记下"相变材料致热、定位数据窃密",注意到背心编号"SW-318"与写字楼28层的房间号存在序列关联。 "万和的工程车每天凌晨三点来检修冷却塔,"林小婉滑动手机展示定位记录,屏幕上的红点沿滨江路移动,"每次换完冷却液,我的背心就自动升温2℃。"她点开与李墨尘的聊天记录,对方发的照片里,带状疱疹水疱上的"火毒清贴"边缘泛着脓点,"他说敷料扔进智能垃圾桶后,桶身会显示'相火数据采集'。" 苏怀瑾拆解背心的温控模块,发现微型芯片正以0.5米精度定位:"每5分钟向药田发送坐标,"她调出信号轨迹,这些点连成的线与地脉热流图重合,"应急灯的供电频率和背心的热蓄积速率同步,形成的电磁场会加速脱水。"检测显示,这种共振能使人体水分流失速度加快42%。 办公室的应急灯突然亮起,荧光灯管发出嗡鸣,与背心的警报声形成重叠的低频音。林小婉的工牌RFID芯片震动,终端弹出"暑热数据已同步至相火模型"的提示。她望着屏幕上跳红的沪深300指数,突然想起今早穿背心时,内衬标签的边角有行小字:"与'火毒清贴'共用数据接口"。 "现在连晨会都改在凌晨四点,"林小婉用纸巾堵住空调出风口,那里吹出的风经测温枪显示32℃,"上周董事会VR演示会,七个穿同款背心的人全中暑了。"采购记录显示,万和配送的500件背心中,318件的序列号与林小婉的存在校验关联,且这些背心的热蓄积阈值被下调1℃。 中医馆的学徒发来实时检测报告:"背心的热电材料含铁氧体颗粒,"他的消息附带显微镜照片,"与李墨尘的'火毒清贴'成分同源,可随地脉温度变化增强热蓄积。"苏怀瑾对比两者的红外光谱,特征峰重合度达91%。 调配第二剂药时,苏怀瑾加入西洋参9克:"能增强益气生津之力。"她看着林小婉的血钠升至135mmol/L,但背心的热感应灯仍在不规则闪烁。窗外,万和工程车的尾灯在冷却塔后消失,车身上的"能源优化"字样被夕阳照得发亮。 林小婉突然指着监测屏:"地脉热流图上,咱们这儿和良渚的红点在共振。"苏怀瑾放大图像,两个区域的波动频率完全一致,而李墨尘的社区地址,正标注在"少阳相火区"的边缘。 暮色漫进办公室时,林小婉的手机收到李墨尘的消息:"智能垃圾桶开始分类带药渍的敷料了。"她抬头看向窗外,滨江的热岛环流把云压成扁平状,像被无形的手摊开的棉絮。苏怀瑾收拾诊具时,发现祖父手札里"二之气转三之气"的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