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的滨江写字楼,中央空调的出风口积着层灰,开机时扬起的粉尘在阳光里浮沉。金融分析师林小婉把冰袋按在太阳穴,西装裤膝盖处的汗渍晕成深褐色,每敲一次键盘,额角的汗珠就砸在K线图上,在"MA5"均线处洇开细小的水痕。她的舌红苔黄,像存放过久的陈皮,脉洪大而数——这是穿万和"降温背心"第七天的症状,符合"二之气,少阴君火,暑热亢盛"的六气病候。 "苏医生,这背心说明书标着'恒定26℃',"林小婉说话时带高热后的嘶哑,指尖在键盘上打滑,"现在体温计读数39.7℃,行政部说必须穿满一个月才算考勤。"她翻开体检报告,白细胞计数12.8×10?/L,中性粒细胞比例78%,而背心包装上的"高温适应性测试"结论为"优于行业标准"。 苏怀瑾用红外额温计测她的眉心,三次读数稳定在38.9℃:"喝多少水都不解渴?皮肤摸起来烫但不出汗?" "像揣着暖宝宝开晨会,"林小婉拧开第四瓶矿泉水,水流顺着指缝灌进键盘,回车键发出黏腻的声响,"昨天良渚文化村的李墨尘发消息,说他们社区发的'火毒清贴'越贴越疼。"她的血电解质报告显示血钠128mmol/L,氯95mmol/L,符合重度脱水指征。 背心的温控面板突然跳红,显示"地脉暑热能量过载",内置的GPS模块绿灯频闪。苏怀瑾剪开背心内衬,相变材料结成硬块,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检测,相变点显示38℃:"聚乙二醇-6000含量92%,"她指着银色涂层,"这里掺了纳米热电材料,正以30Hz频率采集体温数据。"连接蓝牙后,后台日志里"林小婉"的名字后跟着串数据:核心体温39.2℃→地脉暑热指数79→热岛效应转化率86%。 "这些参数和祖父1995年的记录吻合。"苏怀瑾翻出泛黄的《六气监测手札》,其中"二之气热蓄积阈值"与背心参数误差小于0.2℃,"这不是降温,是在诱导暑热亢盛。"更异常的是,数据上传地址指向药田"少阴暑热区"的坐标,与滨江写字楼的热岛强度呈正相关。 调配汤药时,苏怀瑾选生石膏60克,用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含水硫酸钙含量95.7%:"打碎先煎,"她将知母切片,检测显示知母皂苷3.2%,"15克配粳米,能下调体温调定点。"实验室模型显示,这种配伍可使产热中枢放电频率降低31%。 林小婉鼻饲药液40分钟后,指尖不再发颤,能在便签上写下"14:30补钾":"刚才居然看完了三份研报,没像今早那样眼前发黑。"红外热成像显示,她的核心体温降至37.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