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方面够了,又足够强硬。赵桓给了赵子称那么多恩遇,赵子称没道理不把这个差事办好。
\n
而且他刚刚杀出金营,就凭这份勇气,相信太上皇那边就算想拖延,也会“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n
更重要的是,赵桓在跟李邦彦、白时中私下密谋复盘后,还发现用赵子称干这事儿的一桩好处:赵子称之前就跟“五贼”关系不好,蔡京因为朱勔的问题,一直与赵子称关系恶劣。赵子称当年杀过朱勔,也算是拔除了太上皇在江南的心腹地头蛇。
\n
所以这个差事实在是太适合赵子称不过了。赵子称去的时候,还能让他带去惩办其他三贼的圣旨,把蔡京折腾死,再把童贯、梁师成这两个大宦官赐死/赐自尽。
\n
原本历史上,赵桓也是抽空趁着金兵第一次退却后、第二次还没来之间这几个月节骨眼,抓紧扩大内斗,把六贼里面留在南方那几个一个个杀了,然后再把父亲弄回汴京、随后立刻软禁于龙德宫。
\n
当然,这也不能怪赵桓喜欢内斗,因为如果赵桓不斗他爹赵佶,赵佶也会设法斗赵桓的——在赵佶听说金兵退却之后,他就试图利用镇江小朝廷给各地发旨意,让各地重新听从太上皇的命令。如果赵桓不对亲爹下手,他爹就会对他下手了。
\n
只有把蔡京这些人都杀了,才能避免赵佶重新回山摘桃子、搞“夺门复辟”。
\n
这父子俩的内斗,除非有一方被软禁了,或者两个都被敌人抓了,否则是永远不可能消停的。
\n
最高权力的残酷斗争,自古以来都没有退路,只要从笼子里放出来了,就必须死一个,哪怕是亲生父子也是如此。
\n
在赵佶因为怯懦而传位儿子、他自己又赖着迟迟不肯死那天起,这一切就注定了。
\n
就算金兵后来没有那么快回来,大宋的中枢也会继续被这对父子的互相拆台内耗夺权搞得越来越虚弱,直到金兵来。
\n&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