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他当即就认了这个分工,一切也就皆大欢喜。
\n
……
\n
此后数日,赵良嗣、赵子称以及其他几个使团工作人员,便投入了与金国的外交嘴炮工作中。
\n
具体的扯皮内容,无非就是讨价还价、各自展示决心。
\n
具体的外交措辞并不重要,也就无需赘述——因为赵子称很清楚,最后能不能谈下来,关键是看实际利益,看形势,看谁先憋不住,而不是看哪一方的说辞更加天乱坠。
\n
要比口才,金国人肯定是不如宋人的。但大宋有那么多口若悬河的文人,百余年来谈判不还是频频失利、赔钱岁币。
\n
所以,在谈判措辞方面,赵子称只是凭着自己本心自由发挥,便已经够了。
\n
倒是她的妻子慕容秋,这次也跟着来了河北前线涨涨见识。因为谈判地点就设在霸州城内,金国人也住在这里,所以赵子称每天谈完之后,都可以回自己主场下榻的地方,跟妻子稍稍商议。
\n
这个时代可没那么严格的“妇人不得与闻政务”,官员回家跟老婆关起门来私下商量公务、寻求启发是很正常的。只有皇帝才要留心“后宫干政”的问题。
\n
慕容秋聪明颖悟,读书又多,赵子称能跟她商量、借鉴其措辞,为什么不借鉴?
\n
反正这些说辞本身不重要,只要话说得漂亮,别公开场合有辱了大宋国体就好。
\n
如此谈了三五天后,慕容秋也有些奇怪,因为她已经意识到,夫君简直就是在拿自己当秘书使,实际上夫君自己根本没把心思在这些外交措辞的斟酌上,这也让她微微有些挫败感。
\n
这天夜里,又结束了一天徒劳无功的谈判后,慕容秋也忍不住私下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