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说这话,只是因为刚才他灵光一闪,想起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知识——这个历史知识,之前在他布局打高丽的时候,也已经多次调用、并且引导了他的决策——那就是完颜阿骨打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中就该挂了。
\n
童贯是不知道完颜阿骨打快死了的,缺少了这个重要关键信息,童贯也就真心被金人吓住,觉得金人不怕拖,而大宋拖不起。
\n
但如果知道了金国可能会出现最高权力的交替和不稳,宋国一方的底气就大多了。
\n
赵子称也知道自己的口才不足以让金人改变态度,但他知道等完颜阿骨打快死的时候,金国人说不定会为了尽快达成条约而松松口。而自己只要用拖字诀,拖到那一天,逼得金国稍稍让一步,
\n
这样他既保住了大宋的面子,又保住了个人的名声——到时候,可以向民间散播真实消息,让大家知道,在赵子称介入谈判之前,金国是既要军费也要岁币的。赵子称来了之后,减免了岁币。
\n
那赵子称的功劳,至少能比当年宋真宗澶渊之盟时的曹利用还高一些。
\n
既然如此,也就勇一把,主动把这个责任扛过来好了。
\n
只不过责任的边界要说清楚:军费跟他没关系,那是赵子称介入之前就留下的烂摊子。他只管就岁币问题据理力争。
\n
童贯见他如此有担当,也是大喜过望,立刻以枢相的身份对谈判任务分工做出了指示,让赵子称负责跟金国人谈岁币的问题,其他的锅跟他无关。
\n
当然,童贯的这个分工,也得看赵良嗣是否愿意接受、是否肯这样划分责任。否则若是赵良嗣觉得自己背锅背多了,也可能出现使绊子和反弹。
\n
不过很幸运的是,赵良嗣也觉得“岁币的谈判难度远高于一次性的军费”,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赵子称肯把最烫手的那部分接过去,赵良嗣还有什么好介意的?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