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频繁发难,不断质疑杨广的决策,试图削弱皇权。他们凭借着多年的官场经验和深厚的人脉关系,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而支持杨广的一派,则努力维护皇帝的权威,与杨素一派展开激烈的辩论。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使得朝廷的决策难以顺利推行,政务陷入了僵局。
在宫廷的权力斗争之外,战场上的局势愈发危急。隋军由于粮草短缺,士兵们体力不支,士气低落,面对高句丽军队的猛烈反击,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许多城池相继沦陷,隋军的防线被一点点撕开,大片领土被高句丽军队占领。前线的败报如雪片般不断传到杨广手中,每一份战报都如同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他不断地调兵遣将,试图挽回败局,但却因为杨素父子在后方的掣肘,无法有效地组织起有力的反击。军队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士兵们无所适从,只能在战场上被动挨打。
与此同时,民间的农民起义也如燎原之火般蔓延开来。在沉重的赋税与徭役压迫下,百姓们早已不堪重负。各地的起义军虽然装备简陋,但却怀着对朝廷的满腔怒火,他们攻城掠地,打击着隋朝的地方政权。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这场起义浪潮中崭露头角,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这些起义军虽然各自为战,但却对隋朝的统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们破坏交通要道,袭击官府粮仓,使得隋朝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
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中,李逸决定走出家门,去寻找改变这一切的机会。他变卖了家中的一些财物,购置了简单的行装,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一路上,他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村庄被烧毁,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孩子们在废墟中哭泣,老人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些景象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为这个国家和百姓做些什么。他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驱使着他前进。
当李逸终于来到京城时,这里的景象同样让他触目惊心。街头巷尾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人们谈论的都是朝廷的内乱和前线的战事。官员们忙于党争,无心治理民生,京城的治安也变得混乱不堪。小偷小摸横行,百姓们人心惶惶。李逸深知,要想改变这一切,必须先找到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他四处打听,得知朝中一位名叫苏威的大臣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且一直试图调和杨广与杨素之间的矛盾。于是,李逸决定前往苏威府中求见,希望能得到他的赏识与引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